搜索 解放军报

学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之五)

来源:求是网 作者:闫玉清 曾嘉雯等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9-02 14:51:21

编者按:用典生动深刻又恰到好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文章中的一大特色。深入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深刻蕴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专题中的用典(上)↓↓

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见《庄子·人间世》。这句话的大意是,(做任何事)开头的时候总是相对比较简单和细微,但快要到结尾的时候,却往往变得纷繁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这样引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见蔡和森《少年行——北上过洞庭有感》(《蔡和森文集(上)》,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页)。这句话的大意是,用生命铸就忠诚,浩然之气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见夏明翰《就义诗》(《夏明翰》,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这句话的大意是,砍下我的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理想和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无数先烈用鲜血诠释了对党的忠诚。

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见《古诗十九首》。这句话的大意是,人的生命不满百岁,可是常常为身后的事忧思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正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坚定“四个自信”,最终要坚信共产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我们身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干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要想着远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有效管用的,要继续坚持。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

4、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见《朱子语类·学六·持守》。这句话的大意是,心中没有胡思乱想,行为上就不会轻举妄动。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见北宋苏轼《赤壁赋》。这句话的大意是,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是声音,眼睛看见它就是颜色,享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也永远不会用尽。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古人说,“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党的领导干部更要对组织和人民常怀感恩敬畏之心,对功名利禄要知足,对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要知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为珍贵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通这个道理,就一定能够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清廉养浩然正气。

5、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见北宋包拯《上殿札子》。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纪律严明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表明了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

6、见不贤而内自省。

见《论语·里仁》。这句话的大意是,看到那些德行不好的人,要反省自身是不是有类似的表现。

勿以恶小而为之。

见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这句话的大意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要加强纪律教育,不搞不教而诛,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用典型案例当头棒喝,使更多的干部红脸出汗、知错知止,“见不贤而内自省”,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要更加重视防微杜渐,加强咬耳扯袖,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完善纪律规章,实现制度与时俱进。

7、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见南北朝时期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这句话的大意是,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等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困难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中这样引用:

古人讲,“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这些年,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从严治党新要求,提出并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一些犯错误甚至犯严重错误的干部,主动向组织讲清楚问题,得到宽大处理;一些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受到警示,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还有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体现了党的政策和策略,体现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

8、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见魏晋时期杨泉《物理论》。这句话的大意是,抓住了提网的总绳,渔网的网眼就会自然张开;抓住了根本,其余的细节就会自然跟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中这样引用: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需要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9、风雨不动安如山。

见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句话的大意是,(房屋)像山一样安稳,风雨也无法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中这样引用: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图片来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