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旅作家,与强军时代同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龙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0-28 17:50:36

纵观中国军事文学史,每逢军队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许多优秀作家以其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忧患精神,勇于激发时代先声,前瞻探索军队未来,深刻思考重大命题,成为时代变迁和军事变革的登高瞭望者。请关注《解放军报》的文章——

军旅作家,与强军时代同行

■王龙

纵观中国军事文学史,每逢军队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许多优秀作家以其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忧患精神,勇于激发时代先声,前瞻探索军队未来,深刻思考重大命题,成为时代变迁和军事变革的登高瞭望者。今天,随着改革强军事业日益向前推进,当代军事文学的人才队伍、表现对象和发展路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既迎来创新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强军时代”的军事文学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改革阵痛中如何赓续血脉、率先转型?

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文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一条重要规律:军队发展与文艺事业密不可分,人才队伍与文学兴衰休戚与共。在军事文学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文革前“十七年”诞生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还是改革开放后涌现的《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等优秀作品,军事文学屡创辉煌、高歌猛进的时代背后总是傲立着一支实力强劲、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军事生活有其深层特殊性,军队作家的培养造就绝非一蹴而就,有着“可遇难求”的独特规律。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军事文学前辈作家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在烽火硝烟里百炼成钢,在炮火连天中书写下一个民族的英雄谱系;和平建设时期,许多优秀军队作家的成长也离不开部队上下的支持培养。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一批批老一代的专业军事文学创作人才相继退休,以及转行从事影视创作等原因,军队作家出现青黄不接的严峻趋势,军事文学创作在低谷徘徊的问题日益突出,重振军事文学雄风,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搭建事业平台,形成新的文学创作团队,争取早出新作品,早出新人才,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面对强军新时代,军旅作家需要些什么?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在现实条件下,还想依靠“五脏俱全”的艺术团队等已不可能,必须利用文职人员新政策等有效渠道,努力挖掘社会艺术资源,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改革强军的现实考验,军队作家的创作思维如何加快实现“升级换代”。

自国家和军队诞生起,军队保卫国家的职能是基本未变的。但随着战争形态快速转型、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现代军队作战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崭新变化。如何认清和把握军旅生活“变”和“不变”的部分,在深层次考验着作家对战争哲学、人性深度的认识。身处改革强军洪流的军队作家,谁能敏锐预判,谁能率先转型,谁就能抢占创作的制高点。

长久以来,军旅现实题材创作难以与现实生活“同步”是经常为人诟病的老话题。有的作家思维僵化老套、缺乏时代精神,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创作模式,有的作家则追求新险奇酷、脱离部队生活,基本是美剧“行活”的照搬拼凑。对于正在进行的前无古人的强军事业,这次军队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在哪里,恐怕不仅是在体制、理论或者装备,更重要的是在人心,在观念。仅以陆军部队组建的合成营为例,编制体制从一岗一责到一岗多责,能力需求从一专多能到多专多能,遂行任务从相对单一到多元多样。这些新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甚至带有全局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确实不小不少,这就需要军队作家从思维观念、作战理念、建设模式等多个方面去抓住军队转型建设的“牛鼻子”,去表现改革强军的关键节点和观念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军队作家其实是在与转型中的军队同步成长,互相修正。如果说过去最具前沿性的军事文学创作也不过是对既成历史的“总结反思”,那么对于今天许多改革“进行时”而言,改革者自身都还在苦苦跋涉的探索之路上,这无疑对军队作家的历史感、判断力和预见性提出了更高更难的挑战。

今天的军队作家需要与改革强军者同向同行,和他们一起经历感受激流险滩,穿越云雾风尘,在抵近生活现场之后还要敢于反映现实矛盾,共同探求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不能仅仅是歌舞升平,也应继承中华文脉中的优良传统,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我们需要的是触手生温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因此,作家既应注重对和平年代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审美提升,也要关注个体军人在改革转型中的阵痛与变化,从人们习焉不察的地方重新出发,去将一个个“小世界”及其内部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在面对扑朔迷离的现实时对不确定事物采取避重就轻的刻意规避。

面对新时代,军旅作家们还要适应全新体制编制下全新的文学队伍组织管理模式。今天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使军事文学的生存空间、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改革强军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军事文学如何以新的观念、新的模式创建新的团队、新的阵地。今天的部队实战化训练上天入海甚至远涉重洋;演习不再是单一平面,往往是诸军兵种合成立体;执行多样化任务早已出了国门,足迹、航迹到达亚、非、欧。如何提高融入体系、领兵打仗的战斗力,是各级都在探索的重大命题。

军队作家要从战略规划、转型建设、使命任务和练兵备战等全方位书写新时代的军队,就必须尽快突破军兵种各自为战的传统思维,在创作积淀中不断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创新驱动等思维理念。要积极学习与现代战争有关的高科技知识,能够深入生活,熟悉官兵,了解不同类型部队,能够统筹表现联合作战内容,在文学创作中才能真正树立一种“联合文化”意识。我们期待一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全军文学舰队”早日出现在海平线上,讴歌强军新时代,表现人民军队浴火重生的阵痛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