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嘹亮刚健的军旅之音——近年来军旅报告文学一瞥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佟 鑫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9-02 08:42:08

嘹亮刚健的军旅之音

——近年来军旅报告文学一瞥

■佟 鑫

军旅报告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镇,近年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颇为可观。军旅报告文学作家聚焦改革强军实践,直面军旅现实生活,倾力塑造典型人物,传播正能量,生动描摹军队、军人和军营生活的崭新风貌,及时发出了嘹亮刚健的新时代军旅之音。

聚焦强军主题,展现使命担当

密切追踪时代与社会的变革,直面重大现实问题,描绘强军兴军壮阔图景,是近年来军旅报告文学的主要艺术追求和使命担当。

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得军旅报告文学作家在关注改革强军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风貌的同时,更加深沉地介入日常生活,关照军人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位置、作用和命运。张子影的长篇纪实文学《试飞英雄》,记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任务艰巨却行踪神秘,他们出生入死却鲜为人知,他们每天直面死亡却坦然面对,他们就是空军试飞员。作家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顶天立地也铁汉柔情的试飞英雄群像。在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试飞员群体典型形象的基础上,作品还进一步延伸,建构起反映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艰辛探索、接续发展的编年史。

徐剑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横贯火箭军的发展历程,以宏大的视野、真挚的情感、极富感染力的叙事将火箭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全景式地呈现出来。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近百人,可见作者长期的积累和采访功夫之深。书中很多资料极其珍贵,无论史料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颇高。马泰泉、孙宜川的《绝地坚守》是一篇传播正能量的短篇纪实。作品讲述了王永安研究员和团队成员默默坚守在防化医学研究前沿阵地、牺牲奉献的感人故事。为了国家安全这个核心目标,他们必须胸怀如山的使命,必须在寂寞中奋力前行。赵雁的《一棵生菜的三生三世》视角独特,另辟蹊径,从太空生菜种植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切入,书写了航天人的情怀、情感和价值观。上述作品题材各异,极大丰富并拓展了军旅报告文学的生活幅面,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强军兴军的时代主题。

回首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由现实进入历史,再由历史反观现实,以文学的方式打通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在互鉴和交融中,历史题材军旅报告文学创作也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李发锁的《围困长春》,是一部大历史观下的纪实文学佳作。作家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和翔实的数据,将一场著名战役钩沉描摹出来,真实还原了历史场景和细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谢友义创作的《肝胆两昆仑》,以刘尔崧及其同胞兄长刘琴西为主人公,梳理了兄弟俩“一门双烈”的革命生涯,抒写了共产党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作家忠于史实和文献,以高度写实的笔法刻录下个体革命者的生命印记,连缀起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具有深刻的革命教育意义。何建明的《革命者》融合了文学的感染力与史料的真实性,在历史的缝隙中穿梭,由点及面,充满感人肺腑的力量。《革命者》中仅有名有姓的英烈人物就有250余名,其中不少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革命者,是一幅形象鲜明的历史浮雕。无论是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还是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无不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者为了信仰毅然牺牲自我的高贵品质。其他如《漫漫大爱》(张桂柏)、《十三年延安:人民共和国成熟的雏形》(顾伯冲)、《和与战》(赵蔚曾)、《消逝的中共秘史电波》(吴光辉)等作品,深入到历史的褶皱和缝隙中去,填补了过往历史讲述的某些空白,也打开了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和思考空间。

谱写慷慨之歌,塑造英雄人物

近年来,军旅报告文学创作视点下沉,越来越多的作品聚焦军旅一线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奉献者,以富于美感和人情味的笔触,丰富了典型人物塑造的美学内涵。

长篇报告文学《万里瞻天红旗扬》成功刻画了“时代楷模”王继才的鲜活形象。写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里,采访了王继才的家庭成员和朋友,通过大量细致的实地采访、考察,建立起庞大的信息库,进而通过一个交叉有效的多层结构,为所有素材创造了足够的安放空间和合适的位置。王继才为什么守岛、为守岛付出了什么、王继才精神与时代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也逐一得以解答。作家通过由表及里的观察分析,深入到生活场景的背后,关注人物的现实处境和命运遭际,抓住生活本身内蕴的矛盾冲突,将文学触角伸入到王继才及其家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人性层面的剖析与探微,既展现了人性中软弱、挣扎和犹豫的一面,同时也凸显了超越、战胜自我的光辉一面。作品既弘扬了人物的可贵精神,更启示人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要坚守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在《中国老兵安魂曲》中,高艳国、赵方新讲述了三位抗战老兵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段跨越海峡两岸的家国往事。作品思想独到深刻,饱含个人命运与时代交错的深邃,充满人性的关照和思辨。更为可贵的是作品将根植于我们民族记忆深处和文化血脉中的善良、坚韧和高贵的品质彰显出来。徐剑的《军姿如山》以丰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塑造出形象饱满、气韵生动的“时代楷模”张富清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作品中,创作者通过或诗意或灵动的语言,着重阐扬了人性辉光、英雄正气和精神之美。

拓展题材内容,刻录时代精神

近年来,军旅报告文学创作在题材内容层面有了很大的拓展,创作者紧随时代大潮,穿透事相的表层去探寻更深沉、复杂的文学内蕴,作品的质地和成色也越发坚实厚重。

李鸣生的《德能无量》是一篇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写了广东黄埔卫校以德建校、以德育人的真实故事,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深切思辨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穿透力。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创新发展的辉煌历程,书写了海洋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

进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为军旅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军旅报告文学在挖掘历史、书写现实、关注变革、讴歌英雄等方面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旅报告文学创作展现出了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新颖的理念和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技巧,彰显了军旅报告文学强大的文体优势和不竭的创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