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新景观,这个勤务保障营如何应对新挑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雷兆强 唐平 银汶邦 等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4-29 08:31

三问:动态分散的“新常态”下,“以工代训”如何保质保量?

“队伍都在哪儿?”面对记者的疑问,勤务保障营供应保障队队长杨有伟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营区——“到处都有”。

水电工刘金旺正在机关某科室维修电路,油库保管员谭建潇正在加油站为驾驶员复训所需的车辆补充油料,车场保管员施建飞正在为繁重的装备换季保养工作忙碌……

“这就是我们的特色,聚起来一大片,撒出去不见人。”杨有伟对记者说,他这个队长想把全队集合起来都困难。

与此同时,勤务保障营其他分队的官兵也在上演着同样的情景:驾驶员驾车外出执行运输任务,军医卫生员分赴各个点位进行卫生消毒作业,各专业修理工正在全旅各营巡检巡修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以工代训”就成了勤务保障营组织专业训练的基本方式。

“以工代训”这4个字看似简单,但对于负责全旅日常保障任务、且需要不断提升专业保障能力的勤务保障营来说,却是个大难题。

“越是动态分散,越要强调坚持训练高标准。”营长杨增说,保障分队在以往执行保障任务过程中,经常因为点多人散,影响专业整体训练进程,导致专业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在各专业“以工代训”过程中,该营大胆探索,采取以强带弱、交叉配属、定期更换的模式。

以运输连为例,连长刘世峰按驾驶技术水平,将驾驶员划分为5个等级,精准施训、因材施教。每次出车执行运输任务,该连都采取以老带新、新老交替的方式进行精准帮带。

对于勤务保障营来说,面对难以调和的工训矛盾,“以工代训”并不完全是一种妥协。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理论联系实践、快速增长专业技能的一个良好平台。

“训练大纲只是标准‘课本’,要练就实战硬功夫还需要丰富的实践作为‘辅导资料’。”卫生连连长高天介绍,他们全连大专业有10多个,共计170多个训练课目,都必须在实践中去学习,而“以工代训”就是一个“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好机会。

去年赴高原演习期间,卫生连军医惠岗带着卫生员们,跋涉在海拔4000多米的演习场为官兵巡诊。他们向嘴唇发紫的战友询问病情,给喘着粗气的战友发放抗高原反应药品,积累了宝贵的高原救护经验。

修理一连则实现了“以工代训”与专业训练的紧密契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他们把每次成功排除装备故障的方法、跟着厂家巡修学习的案例录入电脑数据库,并作为参考,不断细化和完善训练内容。最终,专业训练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日常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营长杨增告诉记者,动态分散是他们勤务保障营的“新常态”。事实上,这也是当前许多新组建、新整编部队转型建设的一个大趋势。部队专业分工不断细化,任务类型逐渐多样化,而保障分队自然成为这一矛盾问题集中发生的窗口。

要想忙而不乱,新组建、新整编部队就必须去适应这个“新常态”,并建立合理的训练、工作新秩序。

“动态分散的‘新常态’,客观上也在倒逼着部队去学习动中抓建、散中抓建。”该旅领导对勤务保障营在专业训练方面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值得借鉴。

目前,该旅在全旅范围内倡导各级指挥员围绕工作进行“自我巡查”,激励干部骨干积极动起来,不怕麻烦、不怕折腾,以保证军事训练有序高效进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