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的心愿清单都有啥?看看这3名老兵怎么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慕佩洲、吴翼飞、王艳涛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6-06 03:25:43

把最美的背影留给军营

——推荐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3名老兵的心愿清单

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 慕佩洲、吴翼飞、王艳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又一批老兵到了面临进退走留的阶段。在或许已开始倒计时的军旅时光,该如何给自己定位,是混日子、摆资格,还是为这座深爱的军营做点什么、留点什么?

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有这样一群老兵,他们从军十几年,军营的点点滴滴已融入他们的血液,无法割舍。对他们来说,军营的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在这段日子里,这群老兵依然保持冲锋的姿态,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战斗力“满格”。我们遴选其中的3名老兵,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朴素心愿,希望能给战友们一些启发。

四级军士长罗朝武的心愿—— 

带出一个好徒弟

新兵入伍时的画面好像就在昨天,可是细细想来,自己已经在军营度过整整15年了。踏入从军的第16年,感觉生活就像步入了“快车道”,那个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退伍季正在步步临近。这段日子,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去思考“该怎么过”,如果止步不前,宝贵的时间将稍纵即逝。

是的,最后的军旅生涯是宝贵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用不多的时间干点实事、留点记忆。我一直担任俱乐部主任,这是一个日常工作繁杂、专业涉及广泛、能力素质要求较高的岗位,平时既是电影放映员、器材设备管理员,又是收发员、司号员,身兼多项工作,担子很重。我年底若是转身,谁能接替我这摊活?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就琢磨着怎么能带出一个好徒弟。

好在我已经有了一个人选,连队战士何向向日常表现积极,很有潜质。去年组织篮球比赛时,他主动请缨参与裁判席的工作,每场比赛都提前入场准备器材,吃苦耐劳。虽然何向向刚开始对篮球比赛规则懂得不多,但他勤学肯问,很快就熟悉了场地布置、计时记录等比赛流程,几场比赛下来,俨然成了“小行家”,让我很是欣喜。何向向这个徒弟我决定收下了。

组织文体活动只是俱乐部主任职责中的一项,我要教他的还有很多。时光不等人,如果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注定一事无成。说干就干,借着帮带他的契机,我把自己这些年担任俱乐部主任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梳理。文体器材管理是我担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连钻了几天库房,对照表格挨个检查,逐一核对物品的数量和存放位置。电视信号维护检修是我自学的一门手艺,可不能“失传”,我把系统总结的流程方法技巧整理成册。电影放映、摄影摄像、调试广播……凡是我负责的工作,我都精心留存好各类使用资料和设备维护手册。我很想留下一本涵盖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武林秘籍”传给徒弟,让他能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武林高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可以退伍,但工作不能中断。带出一个能让工作平稳接续的好徒弟,我这个老兵也能安心退役了!

罗朝武(右)正在给“徒弟”何向向传授电视信号调试检测方法。王聪 摄 

四级军士长李旭阳的心愿——

留下一个好工程

这段时间,我作为一名旁站员,在某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执行监理任务。

同宿舍的下士王昊问我:“班长,你入伍都第16年了,退伍在即,怎么还这么拼?”

看着肩扛下士军衔的王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青涩、稚嫩。转眼间,“两道粗拐”扛在肩头,我居然成了连队军龄最长的兵。

执行监理任务就算很拼了吗?我不这么认为,我只是干了一件分内的事,这是我身着军装的使命与职责所在——听从指挥,高标准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监理任务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它事无巨细、责任重大,直接关系部队建设发展。纵使我因此起早贪黑、身心劳顿,可我却乐此不疲。军旅生涯开始倒计时,当有人劝我“班长,休息休息吧”,我的回答是:“老兵要有老兵的样子,这样的大项任务我不上谁上?”

监理好这项建设工程,成了我在军营的最后一个心愿。

工程施工现场有许多潜在的危险,确保安全是关键。在与施工人员接触过程中,我总是把安全挂在嘴边,时刻提醒他们安全第一。半年多来,我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和规避安全隐患,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工程怎么样,主要看质量,若不夯实基础,难以建成高楼。现场监督施工情况,杜绝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是我工作的重点。我每天坚持定时汇报工程进度,拍照留样上报基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严把材料质量关也很重要,我整天都“泡”在工地上,仔细核查对比每批进场材料,做到到场即取样,检测合格方使用。

每日铆在施工现场,大家送了我一个“鹰眼”的外号,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它至少证明我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如同鹰的眼睛一般精准。

眼下,阳光明媚,工程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我也将继续履行好旁站员的职责,完成好上级赋予的任务,为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旭阳(右)与战友王昊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徐明洋 摄

上士李军的心愿——

接续一个好传统

我的专业是航模靶机飞行,从军12年来,在训练场上我经历了专业能力由弱到强的奋进历程,那些与战友们一同钻研技术难题、保障训练任务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和当初的老班长一样,我也到了面临走留的年头,若今年是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年,我能够为军营留下些什么才不让自己遗憾?思量许久,最终得到答案,接续好一个传统,传承好一种“精神”,这些年伴随我们成长进步的“航模精神”——拼搏、奋进、创新。

2013年,我刚从士官学校毕业。回单位不久,技术精湛的老班长、分队长纷纷退伍。航模专业训练一下子没有了丰满羽翼的庇护,我和年轻的战友们主动接过接力棒,成为基地的第二代航模人。

那年恰逢上级组织防空兵部队比武,给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会来之不易,使命无比艰巨,本领恐慌让我们意识到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凌晨两三点,我们便集合出发前往演训场,保障任务持续至晚上八九点,回营后抓紧时间维护保养装备,基本上是倒头就睡,有时困得都不想洗漱。任务最重的一天要飞行10余个架次,一架靶机刚刚落下,下一架已经在跑道上等着起飞。这种高强度的保障任务持续了一月有余。累吗?很累!但是我们真的是乐在其中。“这支年轻的队伍能够完成保障任务吗?”面对比武前许多人的质疑,我们用成绩作出了回答:圆满完成演习任务,保障飞行48架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用拼搏经受住了考验!

航模飞行不是一帆风顺的,“航模人”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改装航模降落伞开伞模式,把“炸”掉伞帽创新为“弹”开伞帽;改进操作系统播报航向和航速的方式,“实时”报读改为“预判”报读;修订航模飞行操作规定、编制实飞手册……在不断与坠机、漏洞的较量中,我们敢于创新,新意满满、实际好用的金点子层出不穷,新一批“航模人”也逐渐羽翼丰满。

精神需要传承,作为一名老兵,无论进退走留我都无怨无悔。看着新战友稚嫩的面庞,望着朝夕相处的航模靶机,我相信只要有这种精神在,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人生道路,有多少崎岖坎坷,我们都能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一飞冲天!

李军(左)正在给新兵讲解某型无人机构造知识。胡鹏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