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退役回农村是个好选择吗?他用行动给了答案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5-06 17:09:01

头戴式矿灯闪着黄色的光,穿透秦巴山区的冬夜,晃在“二姨”段绍玉的窗户上。“谁啊?在干莫子(啥子)?”这位80岁的老党员警觉地朝山上喊话。

“二姨,是我,李子树苗刚拉回来,为了明天及时栽种,我先给大家把树坑挖好。”

曾晶永远忘不了2017年,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九坪村那个寒意凛然的初冬夜晚。他终于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当地村民的初步信任,在扶贫攻坚的路上真正踏出了第一步。

▲曾晶与“二姨”段绍玉一起下地

曾晶,来自四川,2003年高中毕业后入伍,进入四川南充武警某部。由于在新兵训练中表现优秀,被分到了师直属警卫连。

连里的老兵都是优中选优,曾晶成了“拖后腿”的,优越感很快就没了。

他开始踏实训练。“只要人不死,就要努力跑”,在学校是体育尖子的他,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扛着步枪冲在最前面。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他慢慢赶上了老兵的步伐。

在带枪训练中,他发现了自己在射击方面颇有“天赋”。

100米固定目标射击50环满分,他一般都在四十八九环;卧立跪3种姿势射击9发子弹,各3发上靶,他可以全中,至少也能保证8发……

“但还是3天不练就手生”,曾晶记得自己最狼狈的一次,是担任通讯员兼文书后,训练放松了,突然一次夜间考核中,他居然5发全部脱靶。

那一次之后,不管身处什么岗位,所有训练他都会参加,“要在一遍一遍的训练中将要领刻在骨子里。”

▲曾晶在军营

2005年,曾晶退役回到地方,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可“干事业”哪能一帆风顺?

2006年,曾晶从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卖酒。第二年,他到成都一家医药公司当了库管,后调任办公室主任兼销售经理,能力受到公司认可。但他始终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事业”。

直到2008年,他结识了一位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朋友。他们一起到阿坝首府马尔康种植中药材。3年后,他们又相约到新疆承包土地,发展产业。

拿起锄头,他仿佛找到了一点儿感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0月,曾晶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位于秦巴山区的九坪村考察。一个星期后,当地百姓的淳朴善良让他决定留下,投身脱贫事业。

在重庆市农委帮扶集团专家的大力技术支持下,他们跋山涉水了解农户基本情况,收集土壤、气候数据,最终制定了以脆李种植为长效产业,林下辣椒等蔬菜种植为短期产业的互补型产业发展计划。

▲套种的香瓜丰收

私下相处的情谊是一回事,说起产业来,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年来,九坪村村民种过党参、魔芋、莲花白……“没有一样成功的”,村里的“二姨”段绍玉说,“现在又来个产业新任务,大家肯定有疑虑。”

2017年12月,第一批李子苗要下地了。但村民们对产业有抵触心理,一连好几天的宣传发动,农户都没有积极响应。

曾晶开车把树苗运回村里那天,是晚上七点,而山上,一个树坑也没有挖。苗子第二天就要下地,不然会干,影响果树品质。

当兵出生的他,十分理解什么叫“身先士卒”。为了第二天能顺利栽苗,他立马扛起铁锹、戴上矿灯,挖地去了。村里跟他一起拉树苗的小伙子也紧跟他的步伐,“他们不挖,我们挖,再晚都要挖完!”

“二姨”段绍玉知道了,哪里还坐得住!她马上叫儿子拿着锄头上山。农户家的灯也一个接一个亮了起来。

凌晨1点,七八百个树坑挖好了。那一瞬间,曾晶仿佛又回到了部队里激情燃烧的那段岁月,自己的满腔热情,有一个暖心的集体在支持着。后来家家户户杀年猪,都会请他去吃。

村民对“产业”认识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曾晶开始跟村民一起干活,村民要在林下套种辣椒,他就先在大棚里把苗子育好;辣椒成熟后,村民白天采摘,他就在晚上到家家户户门口收辣椒,从种植到销售都服务到位。

两年下来,大家终于感受到这次产业不是儿戏,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曾晶给农户发放土地流转款

2020年是曾晶扎根九坪村的第4个年头。

截至这一年初,九坪村共发展脆李产业600余亩,带动农户110余户,其中贫困户50余户,带动务工农户2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7月,600亩李子树就将初挂果,在未来两年进入盛产期。

▲曾晶给李子树除草

回忆起这几年,曾晶深有感慨。

曾经最困难的时候,他退出了一个大型工程的土石方项目,他要斩断自己的退路,做好这一件事,避免自己畏手畏脚。

家人对他这样“不顾家”的行为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他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妻子唯一担心的是儿子缺少父爱,总会把曾晶的军装照给儿子看,儿子每次都会兴奋地喊:“爸爸!我的爸爸!”

“一生不想碌碌无为,哪怕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够了。”曾晶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理解他,他每天也尽量抽时间跟儿子视频交流,等以后一切事情走上轨道了,他要多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