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直击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的背后……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志勇、吕建坤 责任编辑:张硕
2020-05-08 14:56:17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屠海超 摄

5月5日傍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特燃押运分队正在执行新一次燃料押运任务。得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的消息,他们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这个振奋人心的新闻。

押运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火箭燃料的人被形象地称为火箭“粮草官”。因西昌、海南两个发射场任务密度高,押运分队自年初以来全员出动执行任务,已跨越28个省、市、自治区,行程逾万里。

在动车组穿行大江南北的今天,动车跑几个小时的路,押运车往往要走走停停十几天。对此,大家打趣说:“我们的工作是低配版的‘速度与激情’,快不起来,晚不得。”

站台上,押运员朱小光巡查完列车后,缓缓关上车门。车门关上的那一刻,车厢内迅速变暗,只有一盏台灯照在小方桌上。他知道,这又将是一个漫长的夜。

朱小光年纪偏大,家人总是催促他尽快解决个人问题。就在执行这次任务前,本打算利用春节休假相亲的他,接到通知要前往河北接车,完成隔离观察后,再到生产厂家接收燃料,随后一路南下押运至海南。

此时,正值春运高峰期,加之又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协调列车轨道资源并不容易。他提前二十天就出发了,火车票一票难求,他到火车站解释了很久终于买到一张站票。“航天人是不怕遇到困难的,有越难越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朱小光说。

结束隔离那天,朱小光和第一次执行押运任务的陈浩会合,正式踏上押运之路。

新一次押运任务中,押运员检查车辆状态。

经过内蒙古时,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五摄氏度。受气温影响,车辆电压太低启动不了发动机,调节电压阀的开关也失灵了。这种突发状况在出发前已经预想到,对于经验丰富的朱小光来说不是难题。

脱下厚重的大衣,朱小光和陈浩钻入车底,平躺在还有积雪的铁轨中间,手动调节车压。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终于调节完毕,两人身体冻了个通透。

“押运任务执行多了,多少掌握一点列车的‘零部件’维修知识。”朱小光说,押运火箭燃料不同于押运其他物资,火箭燃料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的特征,是十足的危险品,安全要求标准高。该怎么配合运管人员检查车辆,该找谁协调铁路通行时间和资源,控制车辆安全的节点是否可控,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持续的低温导致水箱被冻结冰了,吃水和生活用水都没有了保障,想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也成了奢望。“颠簸、缺水、缺菜,这是执行任务,又不是旅行度假,出发前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困难一个接一个,陈浩却很乐观。

新一次押运任务中,押运员检查设备。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穿过崇山峻岭,驶过草原荒漠,车窗外的风景经历了四季变换。或许,你会羡慕押运员可以饱览祖国山河,羡慕他们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特殊的任务意味着特殊的考验,特殊的环境蕴含着特殊的磨练。经历寒冷、断水、车辆故障等问题之后,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把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需要的燃料交接给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同事。

“这次押运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押运详细流程、日常检查、单车检查仪操作等,这些都是在单位学不到的‘干货’。”陈浩告诉笔者,他要尽可能多的争取执行任务的机会,这样就能进步的更快一点,为中国航天做更多的贡献。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航天事业是项大工程,燃料保障又是无可代替的一环。而押运分队就像“红细胞”,从祖国大江南北把不同的燃料安全按时送至发射场。可以说,每次任务成功的背后,都有押运分队的汗水和功劳。

“住的是铁皮房,吃的是硬干粮;夏天热得心发慌、冬天冻得透心凉。”这首打油诗字里行间道出了押运路上的酸甜苦辣。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路不断延伸至远方。押运路、成长路、航天路、长征路……押运分队一路经历,一路感悟,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一个个青春印记。对于他们来说,押运路还很长,人生路更长,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一个个去解答。而答案,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