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接近”太阳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守护战鹰的地勤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6-09 04:03

青春颜色

■苏延强

【人物名片】何鑫,空军某指挥所通信营综合台台长、上士。入伍10年来,数十次上高原、进沙漠执行机动通信任务,2次被评为优秀士官。

“你一个通信兵,咋晒这么黑?” 每当被人这样问起,何鑫总是淡淡地答上一句:“咱不是一般的通信兵。”其实,不光是黑,何鑫饱经风吹日晒的面庞上,还透着一股高原红。

何鑫所在的连队位于喀喇昆仑,是一支机动通信分队。人和台站常年都在车轮上“转”,上高原、进沙漠,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

无数次“逐日征途”——高原上,随着海拔升高,紫外线照射愈发强烈;沙漠里,除了天上的“火轮”,大地像是另一个更大的太阳,炙烤着一切。

“当兵打仗,还怕太阳晒?”多年前,还是新兵的何鑫初上高原。拿到上级配发的高原专用防晒霜,他随手扔到一边,心里暗笑:“太娇气!”结果,没出3天,他就后悔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紫外线异常强烈。何鑫感觉脸上、颈后、手背都火辣辣地疼,没过多久就脱了皮。

“高原的太阳,晒人不晒地,简直和我们对着干。”时间最长的一次,何鑫在高原上待了10个月。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天上灼人的阳光、谷间刺骨的冷风和地面晒不化的冻土。

空旷的无人区,伴随着装备车的轰鸣声,一名战友蹲在地上手扶着地钉,何鑫弯着腰,小心而用力地往下砸。地面蹦起的霜花和土渣溅到他们脸上,又和着汗水滴落在他们的影子里。一颗地钉,在平原上敲十几下就能夯好,但因为高原上岩石多、冻土坚硬,往往需要猛敲四五十下,花费近10分钟。“乒乒乓乓”声中,战士们戏称自己为“高原打铁匠”。

把装备架设好,何鑫又跑进方舱操作设备。寒风吹来,全身汗透的他,感觉就像掉进冰窟窿。然而作为通信兵,何鑫多年来练的就是一个“稳”字。车窗斜射进的一缕阳光并不能提高车内的温度,他却能从中幻想出一丝暖意,尽量控制住冷得发抖的身体,让手指依然敏捷稳健,收报发报精准无误。

虽然吃尽了太阳的“苦头”,何鑫有时候反而盼着它,因为看不见太阳的时候,往往是风沙狂卷或大雪封山。

一次,他们奉命深入沙漠腹地执行任务。中午时分,空气开始变混浊,整个大漠沙沙作响。老兵们都知道,一场沙尘暴要来了。

“来了!”一道说不清多高的“沙墙”从斜前方的天边压来,很快就要吞没整条公路。这时停车会更加危险,车队只能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黄沙中艰难穿行。何鑫稳稳地把着方向盘,瞪大双眼辨别路况。漫长的几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完成装备架设。

入夜后,风越刮越大。何鑫怕天线被吹倒,叫上战友一起,裹着大衣来到方舱外。狂风裹挟着沙粒打在脸上,让人几乎睁不开眼,他们几个人硬是一起扶着冰凉的天线,直到狂风逐渐减弱。

“照片上肤色别调太白,都不像我了。”去年休假,何鑫拍完婚纱照后对摄影师这样说道。一旁的未婚妻连连抗议,她嗔怪道:“我警告你呀!明年婚礼之前你一定要养白一点。”

“黑皮肤,才是军人本色嘛。”何鑫知道,那是让自己引以为荣的青春颜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