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是了!这位跨行的系统工程师这样托举“鲲鹏”高飞远航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书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6-09 04:01

当系统工程遇到大国空军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书

1978年,钱学森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文章,对系统工程的概念、内涵、应用前景等作了阐释。这篇文章在当时掀起了研究系统工程的热潮,成为中国系统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几十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系统工程的推广和运用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部门,系统工程这个词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科技词汇之一。

2007年,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其中,系统工程相关专业内容,也成为大型运输机设计的重要一环。

斗转星移,日夜交替。经过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攻关试验后,“鲲鹏”这个古老神话里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呼啸而来的现实。

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横空出世。它飞得快、航程远,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系统工程知识的运用,几乎贯穿了运-20设计、制造等全部环节。与此同时,运-20系统工程师,随之应运而生。

何朋举成为中国空军的第一批运-20系统工程师中的一员。运-20列装部队后,他与运-20一起上高原、越戈壁、飞远海,并通过研究、分析、运用各类有效资源,全方位为大国“鲲鹏”保驾护航。

运-20系统工程师们发挥自己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职能优势,在分析检查故障、制订预防性措施的基础上,系统性研究并确立相关措施办法,为大型运输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鲲鹏”列装部队那一年,何朋举的大儿子刚好出生。近4年来,他和运-20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伴自己的孩子多好几倍。

今年2月29日,是4年才有一次的难得日子。那天,何朋举在朋友圈里晒了一张运-20与儿子的合成照,留言写的是:还有很多个4年,我愿守护你们一起健康成长!

飞行员眼中的系统工程师——

离不开的“全科医生”

■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参谋长 刘晓军

我们的每一次飞行,都离不开系统工程师团队的保驾护航。作为飞行员,我们的工作是驾驶运-20参与飞行训练等各项任务。系统工程师虽不直接操控飞行器,但他们通过一线实地勘察和后方数据处理,为排除故障和安全稳定飞行提供详实准确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运-20列装之初,面对全新的操作系统和全新的运行原理,应该飞多长时间、飞什么课目、往哪里飞……当时都没有经验可循。每次飞行训练后,我们会尽快把遇到的情况反馈给系统工程师,他们会给我们一一答疑解难。

如果把一线维护飞机的机务人员比作给病人开刀动手术的“外科医生”,那么系统工程师就好比会诊病情、提出治疗策略的“全科医生”。每次执行大项任务,我们都会带上系统工程师。飞行中,他们会及时提醒我们哪些异常参数需要引起注意,帮助我们科学判断飞机状态,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更顺利地完成任务。

机务人员眼中的系统工程师——

移动的“数据库”

■空军航空兵某团质量控制师 曹中军

运-20系统工程师,是专门负责飞机相关技术研究、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工程师。近年来,部队借鉴地方先进管理经验,设立了系统工程师这一新岗位。

虽然系统工程师和其他机务人员的工作都是围着运-20转,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绝大多数机务官兵是飞行保障人员,而系统工程师则属于技术支持人员。机务人员在维护保障飞机时遇到问题,一般采用常用或已知的方法、程序。当他们无法解决一些问题时,就该系统工程师出马了。

有人说,系统工程师像个会移动的“数据库”。和机务人员按照特设、机械等专业划分不同,系统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对飞机构型数据、故障信息数据、飞参判读数据了如指掌。他们要利用“大数据”,研究飞机部分系统或者整体系统性能,掌控整合系统技术标准、设备型号、指标参数等各类有效信息,从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武文琪、特约通讯员刘书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