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团队用技术与服务诠释使命与担当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傅凌艳 王云龙 朱利利 吕晓娟 刘丹 赵玲 责任编辑:柴潇
2022-03-30 15:30:02

自学部成立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始终坚持“用心服务、用情呵护”的理念,用精湛的技术、细致的人性化服务,从妇女保健、孕期检查、分娩服务、产后康复,到疑难复杂、急危重症的治疗抢救,共同为女性患者健康、母婴安全全心付出,诠释了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荣耀。

多学科MDT联合诊治各类妇科疑难病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主任孟元光、副主任王树鹤在各种妇科肿瘤手术、盆底疾病、妇科微创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针对疑难重症患者,妇产医学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更好地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43岁的张女士近半年来发现自己的肚子慢慢变大,腰围渐渐增粗,她以为是吃胖了,并没有在意。慢慢隆起的腹部顶得她吃饭都有点受影响,她以为自己是胃不舒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是右侧盆壁神经源性肿瘤,肿瘤较大、位置特殊、嗜神经生长,且紧邻直肠、输尿管、膀胱、血管等重要位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容易造成大出血、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

辗转多家医院后,张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进行具体的检查。针对其特殊部位的神经鞘瘤,学部副主任王树鹤及医疗团队展开术前MDT讨论,并邀请影像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一起,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案。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盆腔腹膜外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盆腹腔巨大实性包块如3个月胎儿大小,来自盆腔右侧腹膜后、位于盆底部位深层,肿瘤血供丰富,血管粗大、充盈,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与盆内脏神经关系密切。左侧输尿管受压、移位,手术难度极大。

在王树鹤以及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监测医生精心配合和麻醉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证实为特殊部位的神经鞘瘤。术后,患者在妇产医学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无并发症出现,恢复良好。

精细手法切除重度肥胖患者盆腔肿物

患者边女士,因“子宫内膜癌”需行手术治疗,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就诊。患者边某体重150公斤,BMI51.9kg/㎡(BMI体重指数,正常值18-24kg/㎡)。因重度肥胖,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给学部副主任王树鹤及医疗团队带来巨大挑战。腹部脂肪太厚,如行开腹手术,术中暴露困难,操作困难,术后切口愈合难度大;如行腹腔镜手术,腹部脂肪厚,气腹压不易建立,患者气道窄,术中无法达到满意的体位(头低脚高位),影响术中视野暴露。

王树鹤及团队经过讨论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详细讲解手术的难度及术中可遇风险,一番详细交流,和患者及家属达成一致,选择腹腔镜下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王树鹤从患者腹壁最薄弱处肚脐进气腹针,建立气腹,因患者重度肥胖,腹腔里没有间隙,气腹压膨不起腹腔,手术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加上患者重度肥胖,气道压力大,头低臀高会增加气道压,手术体位不满意,肠管无法离开盆腔,进一步缩小手术操作空间。凭着多年妇科肿瘤手术的丰富经验和精细操作手法,王树鹤专注腹腔镜显示屏一刻不敢松懈,一一破解难题,历经3个小时的高度紧张有序的惊险与辛苦,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为患者剥除上百个子宫肌瘤

弥漫性的106颗肌瘤,这样的病例较为罕见。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为一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36岁内蒙古患者经小切口手术剥除上百个子宫肌瘤,成功保住其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

一年前,张女士因流产清宫手术前,被查出有子宫肌瘤,因无任何症状未作处理。后来月经量逐渐增多,还伴有头晕、痛经等不适症状。近两年来,张女士一心想要个孩子,却接连两次遭遇“流产”,每一次清宫手术时,都发现有子宫肌瘤,做了两次宫腔镜手术剔除肌瘤,还曾因宫腔粘连接受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因常年子宫肌瘤、月经量大,还被诊断为“重度贫血”。

去年初,张女士和丈夫商量后,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孩子,但超声检查提示,她的子宫里密密麻麻都是肌瘤,分布范围广泛,并不适宜妊娠,于是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就诊。针对张女士的情况,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副主任王树鹤表示,患者属于多发性子宫肌瘤。这是指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包括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等不同位置的子宫肌瘤。这种情况子宫肌瘤术后再发可能性很高,但患者生育愿望强烈,手术既要剔除肌瘤,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子宫的损伤,对医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正常女性的子宫大概是自己的拳头大小。经术前评估,因数不清的子宫肌瘤占满子宫,张女士的子宫被撑大了3倍。王树鹤团队决定尽快为她实施肌瘤剔除术。术中发现,张女士子宫肌瘤遍布子宫内外。在治疗和美观兼顾上,王树鹤仅在患者腹部上切开一个约10厘米小切口,经由这个开口探入子宫,在子宫内外寻找肌瘤,快速剔除。“有些肌瘤紧挨内膜,剔除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不然可能破坏子宫内膜层,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功能。”王树鹤回忆,手术中,他用手指一个个探查肌瘤,小心地从子宫上剔除,光是内膜周围剔除的子宫就有三十多颗。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耐心手术探寻、逐个剥除肌瘤,最后,手术台上满满一盘子的肌瘤惊呆了众人。医生们仔细数了数,大大小小的肌瘤居然整整106颗,小的呈黄豆、花生米大小,最大的有鸡蛋那么大。好在手术完整剔除了肌瘤,也保住了子宫,最大程度为张女士保留了生育功能。

医学是一个传递信、望、爱的艺术。面对患者的病痛,医者总是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因为在病痛的背后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宁可只有1%的机会,也愿付出100%的努力。医护工作者深知,任何医疗都有风险,特别是临床风险会成倍增加。再科学的推算对于患者而言也只有成败两种结果。是什么给了我们医护工作者勇气冒险?是患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不单单来源于患者对生的渴望,更来源于医者传递出的责任、使命、担当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