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潜水训练 下潜上升有讲究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巴涛 陈畅晓 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0-07-29 18:53:33

“医生,我潜水训练后,手臂和身上出现了怪形状的斑纹。”近日,海军某部战士小方急匆匆赶到第910医院就诊。

“这是大理石样斑纹,是由潜水训练后回到水面速度过快,身体里的气体没有及时随呼吸排出引起的。”急诊科黄国亮医生诊断后告诉小方。针对小方的病情,黄医生让他做了CT、彩超等检查,发现小方还伴有轻度肺水肿、关节肿胀、皮下积气等症状,建议他住院治疗。

海训中,有的官兵在下潜和上升时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氮醉”和潜水减压病,造成身体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为避免官兵在潜水训练中受伤,黄医生提出几点建议。

潜水前应先体检。海底水文复杂、气压不稳、环境密闭、温度较低,没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较难完成潜水任务。官兵开展潜水训练前,应先到医院进行肺功能、负荷心电图、视力、耳压检查和心理检测,特别要对官兵进行幽闭恐惧症筛查。如果官兵有幽闭恐惧症,在海底会出现焦虑、紧张、惊慌等情绪,极易造成训练损伤和事故。此外,身体不佳、状态不好时潜水,可能出现晕浪、心慌、头痛等情况,甚至造成潜水减压病。如果官兵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应暂时停止训练。

下潜过程要缓慢有序。潜水越深,人体承受的压力越大。通常水深每增加10米,人体承受的压力就要增加1个大气压。官兵在潜水前应先进行耐压训练,可在体系医院的高压舱开展适应性训练,通过调整压力,检验官兵的身体承受程度。官兵在下潜时,速度不宜过快,通常每分钟不得超过15米。如果下潜过深、速度过快,随着压力增加,人体内的氮气大量溶解在神经组织中,会使人出现醉酒样症状,俗称“氮醉”,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意识障碍、昏迷等。官兵在进行潜水训练时,可在一个水层面稍作停留,待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后,再进行下一个水层面的训练。潜水过程中,如出现头晕、胸闷、反应迟钝等,应立即停止下潜,并缓慢上升,回到水面。

上升时要循序渐进,安全停留。潜水训练结束后,如果官兵上升速度过快,已经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等惰性气体不能及时随呼吸排出体外,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皮肤瘙痒、皮下瘀斑、关节肿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肺水肿、呼吸衰竭等。因此,官兵在上升时应循序渐进,上升速度每分钟不得超过8米。若官兵在上升过程中感到不适,在环境、氧气、体力、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应在当前水层面停留3分钟左右。如果症状得不到缓解,应下潜3米,停留3分钟。如果症状还是没有改善,应下潜原有深度的1.5倍,即4.5米。依此类推,直到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再按照每分钟8米的速度缓慢上升。当上升至距离水面3-6米时,应停留5分钟再回到水面上。因个体差异,水层面停留时间和上升速度以自身无任何不适为准。

此外,官兵在进行潜水训练时,如在海底遇到磕碰暗礁、水藻缠绕、生物袭击等突发情况,要保持冷静,不建议快速回到水面,防止急速上升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如果官兵回到水面后出现身体不适,可让其平卧在地面,并解开潜水服和潜水装具,将脚垫高约20-30厘米,尽快给予吸氧治疗。情况严重的要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