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抗洪勇士,请筑好“健康堤坝”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章宇 陈韵宇 责任编辑:柴潇
2020-07-29 16:16:48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不少官兵奔赴抗洪一线进行抢险救灾。由于抗洪一线环境较为恶劣,有的官兵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出现一些健康问题。为此,笔者连线了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内科主治医生陈燕,为官兵讲解如何防治抗洪抢险中的常见病症。

做好防护谨防晒伤

江西鄱阳烈日当空,地表气温高达40摄氏度。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战友小徐的胳膊上出现了大面积脱皮、水疱。

夏季天气炎热,官兵长时间在户外容易被晒伤。日晒伤是正常皮肤在暴晒后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在日晒后数小时,受晒皮肤会出现边界清楚的水肿红斑,严重的还会有水疱,且晒伤皮肤处有明显的烧灼感或刺痛感。

预防晒伤首先要做好防晒工作。抗洪官兵在执行任务前可以涂抹常规应用日光保护因子(SPF)15以上的遮光剂,有严重光敏者需用SPF30以上的高效遮光剂。做好物理防晒,戴帽子、穿长袖衣物,减少皮肤的裸露面积。如没有长袖衣物和帽子,也可用毛巾等包裹暴露部位,防止皮肤被阳光直射。休息时尽量到阴凉处,以减少日晒损伤。如果官兵皮肤出现变红、肿胀、瘙痒,并伴有灼热及刺痛感,可用凉水浸泡毛巾敷在晒伤部位,或及时进行冰敷,1-2天后红斑会消失。如皮肤晒伤严重,应寻求医生帮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涂抹药物。

卫生饮食保护肠胃

经过一夜紧急抢险,抗洪官兵成功排除险情。开饭时,精疲力尽的战士小刘没顾上洗手,一把抓起筷子就大快朵颐起来。吃完饭没多久,小刘出现了腹痛症状。

抗洪官兵所处环境较为恶劣,有的战友在长时间、高强度救援任务后,常会忽视饮食卫生,这就容易引发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突出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

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关键要把好卫生关,严防病从口入。官兵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餐具使用前消毒、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物或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等。此外,苍蝇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官兵应注意环境卫生,及时处理蝇类孳生物质,如粪便、垃圾、腐败的动植物等。

如果抗洪官兵发生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要注意,若患者不是细菌感染,那么病症主要是由细菌毒素或病毒导致,这时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

勤补水分预防中暑

烈日当空,热浪袭人,抗洪官兵正争分夺秒填筑堤坝。突然,战士小王晕倒在抢险堤坝上。经军医检查,小王是因高温脱水导致的中暑。

强降雨后,堤坝处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官兵在填筑堤坝时,汗液蒸发不畅,体内热量蓄积,如不及时补水,容易中暑。因此,官兵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按照少量多次、适量补盐、水温适中的原则补水,切忌口渴才喝水。抗洪官兵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每小时至少应喝2-4杯温水(500毫升-1000毫升),如出汗量特别大(8小时内出汗量大于4升),则需适量补充盐分,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含盐饮料(含盐量0.15%-0.2%为宜)。此外,官兵尽量不要喝冷饮。冷饮会使血管收缩,刺激肠胃。而且,冷饮中的糖、奶等需用水来助溶消化,可能会使人更加缺水。

若战友出现中暑症状,不要惊慌,应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抬高下肢。同时,解开衣扣,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用电风扇、扇子等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喝些清凉的饮料或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补充水分。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抵抗力下降小心感冒

“同志们加把劲!趁着雨停,我们把堤坝再加固加固。”连日的强降雨稍作停歇,火辣辣的太阳就出来了。刚从驻地开赴抗洪一线的官兵,一下车便立即投入抗洪抢险作业。可刚来没多久,战士小李不小心感冒了。

抗洪一线气温高、湿度大。有的官兵初到抗洪点,对环境不适应,再加上任务强度大,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

预防感冒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居住环境干净卫生。建议官兵定期对驻扎场所打扫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炎热,有的官兵贪图凉快,容易受凉,引发感冒。官兵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特别要注意胸背部、腰背部、腹部的保暖。三是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

官兵感冒后要及时对症治疗。患病官兵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在军医指导下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有的官兵感冒后还会伴随咽痛,可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清咽利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