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这封家书,写给我的父亲

来源:国防科大 作者:谭政宽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10-03 15:13:30

一封家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一年中秋,入伍三载,已是第四个没有和家人团聚的中秋。我是从小被父母“管”到大的,离家越久越有很多话对家人说,尤其是父亲。

父亲是一名土建工程师,长期奔波于建筑工地和工作于电脑桌前,50岁的他已是“地中海”发型。他从小对我要求严格,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什么都给我安排好。他还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我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矛盾越来越多,在高中时他把我笔记本电脑摔坏,有三个月我没和他说过一句话。今天我想好好写一写,写给我的父亲。

三年前,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我不想听从父母对我人生的规划,不想按部就班上大学。我希望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于是选择了入伍。母亲很反对我的想法,但是终究还是拗不过固执的我。冷战已久的父亲这次倒是很支持我,在炎炎夏日中东奔西走,帮我办理入伍的各项手续。

2017年9月14日,我终于穿上迷彩,踏上了前往远方军营的列车。走的那天家人来送我。按理说父母是不让进月台送别的,但是为了能进站多看两眼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儿子,父亲买了张火车票,当时我很反感,觉得这样很让我失面子,对他们说“别人家长都没来,你还特意跑上来,我都18岁了,你们还拿我当小孩,这让我多尴尬!”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嘱咐我照顾好自己就走了。我看着他在月台上渐渐消失,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觉得自己做得不当。

从瓷都景德镇到茶乡普洱, 两千多公里的路途,横跨了半个中国。四天三夜一路风尘,让我回忆起家中的幸福安逸。虽然战友、班长们都很友好,但军营紧张、疲惫的生活还是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遇到的第一个假期是中秋节,组织的会餐很丰盛,开饭前班长说:“大家使劲吃,吃饱不想家。”在家的时候父母总问“吃饱没有”,那时我很烦,可到了他乡,再没有像父母一样问你吃没吃饱的人了。我开始认识到之前我的叛逆,周末有机会都会给父母打电话,只报喜不报忧,也慢慢地开始关心父母的身体了。

2018年1月17日,我在连队门口站岗,有个地方人员提着生日蛋糕走到岗亭,我拦住他,他说的方言,一个人的名字,我听不太清楚,隐隐约约是我的名字,我突然想起今天正是我的19岁生日,阴历阳历正好是同一天!这蛋糕不会是给我的吧!他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那头正是我的父亲,我开心的流出了眼泪,平常一向严厉的父亲竟然把我的生日记得这么清楚!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地址的,又是怎么联系到最近的蛋糕店的,最近的蛋糕店里这里也有几公里啊!那时起,我一改之前对父亲的冷漠的态度,和他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同年6月的一天,连队正忙着进行某大项任务。烈日炎炎的中午,我们上午的“活动”刚结束,正在准备带回,正收拾器材的我被连长叫住,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很平静的告诉我,说我奶奶去世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最关心我的奶奶,我快一年没见到她了,想到她佝偻、忙碌的身影,泪水混合着凝结的汗水,顺着脸向下滑。连长没有过多安慰我,而是告诉我一个男人在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在那个特殊时期,连长特别让我领取手机联系家里人,我没有向家里哭诉内心的哀伤,而是安慰父亲,让他节哀,不要太难受。父亲想让我请假回去,可一想到当前有大项任务,请假就会减少战斗力,我拒绝了请假的建议。手机一交,我又投入连队的工作,和战友们出色完成了那次任务。后来我入了党,获了嘉奖。我后悔没有给奶奶披麻戴孝,送她最后一段路;但我也不后悔,因为在那次任务中我和兄弟们一起,守卫了南疆的安宁。

2019年8月,我考上军校。临走的几个星期父亲给我寄了一箱家乡的陶瓷,让我送给领导。那是我当兵后第一次跟他在电话里发脾气,告诉他现在的部队风清气正,不能走这一套。电话那头的父亲哑口无言,当时我语气确实重了,后面也没多说,直接寄了回去。我从心里理解父亲,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现在觉得很对不起他的,和他说话总没好气。儿子和父亲之间本应有很多话说,而我生活中不好意思张口,只好写在这里。父亲,青春叛逆的儿子之前说错了很多话,做错了很多事情,希望您能原谅。最后千言万语道一句您辛苦了!

高尔基说“父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亲这本书写满人生哲学,刻画着人生的奋斗和努力、拼搏与勇气。最后在中秋佳节之际,祝全天下的父亲中秋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