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电磁狙击手”诞生记——四连冠背后的故事

来源:国防科大 作者:孙丽婷 刘伟松 程榜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10-03 15:02:49

“现在宣布‘研电之星’第一名的获奖者——它就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电磁哨兵队的‘反恐便携式无线电精确侦扰系统’!”

当翘首以待的比赛结果最终公布,场内许多双饱含希望的眼,都黯淡了。一秒,两秒,三秒,大家又抬起头四处张望寻找,只因本该欢呼雀跃的获奖队伍却超乎意外的安静。

“直到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我们,脑袋里才后知后觉地弹出一句话,‘哦,第一名是我们’。”回忆起那天的场景,队员徐强仍有些神色恍惚。

选题从新闻中来

赛前四天,队伍成员邓文、徐强、林子榆时刻保持着高度神经紧张,缺乏睡眠的失重感在获奖这一刻迎面袭来,甚至忘记了获奖之后该如何兴奋。

“电磁哨兵”打造的便携式无线电精确侦扰系统,以绝对优势毫无悬念地斩获“研电之星”的魁首。这是继2014、2016、2017年后,我校代表队再一次夺冠,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国内该赛事中首个夺冠四次的参赛单位。

“我们研发的系统采用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电子设备辐射源数据的指纹特征自适应提取,能够精准的识别辐射源,可应用于反恐侦查与扰乱等场景。”身为项目负责人,邓文自信地介绍着团队的成果。

选题灵感来源于社会热点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极端暴力违法事件中,暴徒使用非法无线电广播发布警方布防位置等信息,让执法部门行动多次“落空”。在此类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中,无线电侦察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邓文等人由此萌生出打造一款无线电精确侦扰系统的想法。

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为了这次比赛,三人小队准备已久。

早在去年年底,他们就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研究计划,指导教员王翔的助力使他们如虎添翼。有丰富编程经验的队长邓文主要负责系统开发工作,同时把控项目的整体进度安排。徐强和林子榆都是通信专业出身,负责代码编写调试,技术论文撰写和素材资料收集。三个人很早就已结识,曾一起组队作战,在第三届湖南省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一举夺魁。在这一次的比赛中三人的配合更加默契。

尽管团队准备充足,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大家无法按时返校,而竞赛的赛前准备工作却已经是迫在眉睫。

虽然系统的设计方案已经有了雏形,可仿真、室内、室外实验进行测试、验证,在家中如何能够完成?研究设备不足,指导教员王翔及时给三人寄去了必需的实验“装备包”并时常为他们的研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无法面对面沟通,他们就设定固定时间视频保持联系。邓文更为此制定了详细缜密的工作计划,细化到人,明确每一名队友的个人任务和团队的整体任务。

不疏忽每一个细节,设计方案一次次改进,反复实验,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精准。绝不止于“差不多”,而是真正地力求“完美”。在撰写技术论文阶段,团队对论文叙述、措辞进行反复检查,十几份修改版本只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标准要求。在最后系统调试阶段,因为一个小结果出现瑕疵,又是一夜灯火通明。

当距离比赛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为了更真实清晰地展现出该项目的特点与优势,团队三人跑遍长沙,去到橘子洲头、岳麓山、华创、万达等多个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实地测试和取景。他们白天拍摄作品视频,晚上修改作品报告,夜以继日地完成材料的总结撰写。

从失利到夺冠

终是到了前往南京检验成果的时候。然而就在路演阶段,评委老师询问系统的一个具体参数,长期高负荷的大脑一时卡壳,“自己研发的系统,怎么连参数都不知道?”评委的批评和质疑,让两个大男孩不免失魂落魄。想想曾经那些熬到深夜、整栋大楼只有他们亮着灯的日子,懊恼和委屈在心里盘桓不灭。

是不是晋级无望了?三人很是沮丧,赛前他们经常凑在一起互相加油打气,信心满满,誓要用凝聚团队心血的作品征服评委,哪知第一天就惨遭“滑铁卢”,差点准备收拾东西次日直接返校。

在赛制中,当日的路演过后,组委会需要讨论、统计最终结果和top10晋级名单。为了等到结果,邓文和徐强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各自回寝室睡觉,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凌晨三点,睡不着的徐强爬起床来忍不住看手机,发现比赛官网公布了晋级名单,晋级top10的队伍赫然有“电磁哨兵队”!

徐强兴奋地蹦起,顾不得是凌晨三点,立刻跑去敲邓文的门:“晋级了,晋级了,晋级了!!”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庆祝晋级的喜悦,在邓文心里满是紧张。作为次日的答辩手,为了弥补路演时的失误,他从凌晨三点起就进入演讲模式。一夜不眠,反复演练,琢磨语气形态,最终在比赛现场完美呈现出所研发系统的优势,展现了科大学子成熟自信的风采。

当听到他们的项目获得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时,邓文呆呆地看着主持人,又转向队友,不敢相信:“是我们。”徐强重复一边:“是我们。”两人长吐出一口气,相视一笑,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

-END-

文字 | 孙丽婷 刘伟松 程榜

图片 | 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