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奇正结合的塔山阻击战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薛闫兴 刘云华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9-10 15:38:49

塔山阻击战中的我军炮兵部队

《孙子兵法·势篇》中指出“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被称为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之一的塔山阻击战,改变了我军运动战、游击战的传统打法,奇正运用之妙堪称经典,被称为“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创立了我军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范例。

理解意图深刻,执行命令坚决。塔山阻击战是阻止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锦州,保障我主力夺取锦州的基础和保证。为此,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指示阻援部队“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鉴于此役重要性,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指出,“要准备打硬仗、恶仗、苦仗,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也要守住塔山……我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将上级意图及时准确无误地传递至各级指挥员。战役期间,各级党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官兵“打防御不是主力的任务”“防御伤亡大,收获小,啃骨头,没油水”等错误思想;各级指挥员坚决执行命令,身先士卒指挥部队誓死守住塔山防线,最终使国民党东进援锦部队精锐耗尽、士气低落、全线退却。

训战一致强能,注重特长用兵。“宁可把子弹消耗在靶场上,不要让子弹浪费在战场上”,这是吴克华司令员常挂在嘴边的话。部队平时射击训练既练固定目标,又瞄运动目标,投弹训练既练仰角,又练俯角,刺杀训练先静止后动态逐步提升能力。“英雄炮”的故事能直观反映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我军炮兵能够在3分钟至5分钟内,将1门日制94式山炮分解成11个部分迅速转移阵地,重新占领阵地后10分钟内即可组装完毕投入战斗。寺儿堡战斗中,炮兵部队只用1枚炮弹就精准命中国民党守军指挥部,守军指挥官几乎全部被击毙。《东北解放战争资料》评价四纵“善于打阵地战,也能打运动战,在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以其“作战决心很顽强,不怕伤亡不叫苦,执行命令坚决”的特长而赋予四纵在塔山阻击敌人的任务,显然是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深思熟虑、量情因敌用兵的结果。

避长匿短布势,奇正结合迎敌。塔山无塔更无山,地势易攻难守。我军缺乏野战防御经验,准备时间仓促,所能依托的仅是临时性野战工事。加之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海、陆、空协同进攻,第四纵队险中求胜,造就“国军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的战争传奇。究其原因,就是“避长匿短”和“奇正结合”,从劣势中争取到相对优势。选择正面狭窄,一翼或两翼有天然障碍的有利地形,构成有重点、有纵深的梯次环形防御,实施重点防守和纵深分散配置。火器按照“配置分散、火力集中”的原则隐蔽部署,既最大限度集中火力优势,又有效避免敌破坏摧毁。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主要防御方向,形成纵深梯次部署,以高度机动性确保阵前出击和前沿反击时效性,把握主动权。

誓死阻敌进犯,攻势主动歼敌。战前,第四纵队党委发布《告全纵队指战员书》,号召全体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以鲜血和生命,死守到底。战役期间,面对国民党军集群冲锋、炮击和轰炸,我军指战员浴血奋战、顽强抗击。各级指挥员抓住有利战机,灵活采取小部队阵前反击、大部队阵前出击和翼侧迂回穿插牵制等行动,以积极主动的攻势作战行动阻敌前进。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刚打响,国民党军就乘退潮之机夺占打鱼山岛阵地。12师随即采取两翼包抄战法,也借退潮夺回阵地。11日,36团乘敌立足未稳,将突入塔山堡之敌击退。13日,28团一个机枪小组乘反冲击之机插入敌纵深,缴获3挺轻机枪后全身而退。当天的白台山反击战中,36团不仅顽强顶住敌进攻,还利用夜幕从左右两侧实施反击,端掉敌指挥所。15日,为配合四纵正面阻击,独立第4、6师向锦西、葫芦岛侧后活动,牵制敌进攻,迫敌全部溃退。

战后,东北野战军首长给第四纵队发来嘉勉信:“你们这种英勇顽强的防御战,是模范的,值得赞扬的。”此役,仅12师就有2000余名同志荣立战功,并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白台山守备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等英雄部队。后人曾感叹:“塔山,无塔也无山。英勇的守备战士,就是塔,就是山。”

人民全力支前,筑造坚实后盾。“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是塔山阻击战取得胜利的坚实后盾。将房子和地窖让给解放军当指挥所的村民,绣有“保家乡、打老蒋”字样的鞋垫,留有9个弹孔的粮袋,用身体为解放军伤员挡子弹的担架队员,8000余米的交通壕,1.8万余名担架队员和民工,等等。锦西人民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奉献牺牲,冒着枪林弹雨全力支前,谱写了人民战争的壮丽篇章!

经6昼夜鏖战,我英雄部队和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塔山钢铁阵地,彻底粉碎蒋介石援锦计划。蒋介石曾感叹:“没有料到,三个军在海空军配合下,就是打不过塔山。”国民党军事学者也长叹:“党国之败,败于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