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红旗 ——在海南岛孤军奋战二十三年的琼崖纵队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杨丽娟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9-09 15:00

接应雄师

1949年12月,两广战役结束,华南大陆全部解放。18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向第四野战军发出命令:“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1950年1月10日毛主席再次致电四野:“争取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当时的海南岛上,国民党总兵力约10余万人,拥有大小舰艇51艘,飞机45架。担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的薛岳,早在长征期间就曾一路尾随“围剿”红军,抗战期间指挥过著名的长沙保卫战,他颇为自负地用自己的字“伯陵”,将海南的海陆空立体防御命名为“伯陵防线”,自比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相比之下,我军的渡海工具几乎全是木帆船,只有一小部分木船加装了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军舰、飞机,10万人组成的渡海作战兵团相当于只有陆军。

对于渡海作战,从松花江畔打到南海之滨、一路所向披靡的四野都丝毫没有经验。前一年10月,三野一部以三个半团9000人进攻金门岛上3万守军,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该怎么打?关键时刻,毛主席特别指出:“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果然,冯白驹亲自起草报告,详细地向叶剑英、邓华等渡海作战将领,反映琼崖革命根据地以及敌我军事的情况。他还派出琼纵司令部参谋长符振中等20多名琼崖干部,偷渡海峡,带去了沿海各港口、海岸线的水文、气象资料以及琼崖敌军设防的变化等情报。琼崖人民也被号召起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筹措了军粮5万多石,组织起了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准备了170多艘木帆船和400多名船工。

与此同时,为了将陆上猛虎锻炼成海上蛟龙,渡海作战的主力部队四十三军和四十军正在雷州半岛一带的海面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训练。训练的内容乍一看千奇百怪,划船、拉帆、荡秋千、海里漂浮、海上射击……别的还好理解,荡秋千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来,这是为了训练战士们防晕船的能力。

1950年2月1日,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符振中转达了冯白驹的建议:一是趁敌人防线不甚严密,先偷渡一批兵力,加强琼纵的接应力量;二是若第一个办法行不通,就派一批军事干部和技术人员把枪支弹药运过海,以充实琼纵的武器装备。会议研究后采纳了第一条建议,确定了作战方案: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两者并重进行。

3月5日,第一批偷渡部队——799名指战员组成的渡海先锋营,分乘13艘帆船,成功登陆琼崖。随后陆续又有三次偷渡成功,野战军登陆入岛的总兵力已接近一个师。这些战士们一上岛,就有支前队伍送水送饭,然后迅速被转移至解放区。

4月16日,海南岛战役总攻打响,渡海兵团第一批登陆部队18700多人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强行登陆。同一时刻,琼崖纵队配合野战军,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一个星期后,海口解放。随后,琼崖纵队与野战军兵分东、中、西三路,追击南逃的国民党部队。4月30日,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石上。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

从3月5日分批偷渡,到5月1日全岛解放,仅仅用了58天,渡海大军和琼崖纵队共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木船打败军舰”的奇迹。

对此,多位党史专家表示,渡海作战所以成功,特别是以牺牲1300多人、受伤3300多人的较小代价顺利解放海南岛,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的接应配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指挥渡海作战的四野第15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总结海南顺利解放的四点因素时,将“有效运用琼崖纵队这支有力的接应力量,正确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列为第一条。

赖永生则多次感叹:“快速、顺利地解放海南岛,这是一次英明的决策,一次辉煌的胜利。”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海南岛解放一个多月后,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而解放海南岛的主力部队之一40军是赴朝作战的首支部队,解放海南岛的指挥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都是第一批赴朝指挥作战的。如果渡海作战没有那么迅速,当时海南岛还没有解放,后果我们不敢去设想。”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所能看到的,是70年后的今天,昔日的红色热土早已焕发盎然生机,曾经闭塞的天涯海角已然是蜚声国际的旅游胜地。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号角声中,我们不会忘记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烈传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