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西部边关到营区大院,他们用一片真心凝聚打赢干劲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郭丰宽 马嘉隆 杨彪志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2-03-09 22:06:34

夕阳西下,一辆辆学生班车载着军娃和他们的监护人驶向回家的路。其中一辆车上,军嫂席艺珊搂着5岁的儿子,正在用手机与丈夫张肃视频。张肃是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参谋,此时正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执行任务。

“爸爸,你那里冷不冷啊?”“挺冷的,这里现在得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那你一定要戴好棉帽。”透过小小的屏幕,一家三口享受着温馨的“云相聚”。

去年底,张肃前往高原执行任务,孩子全靠妈妈和外婆照顾,接送孩子上学存在一定困难。新年伊始,营区开通的学生班车,让远在高原的张肃少了些后顾之忧。不仅如此,以往幼儿园门前总聚集着很多接送孩子的电动车,车来车往很不安全。学生班车开通后,幼儿园附近的电动车少了许多,孩子的家长们也少了几分担心。

学生班车。蔡道鹏 摄

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直属工作局训练管理处处长何康然介绍,开通学生班车,是战区机关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的系列暖心举措之一。在调研时,战区机关发现不少官兵经常需要出差,子女的通勤问题困扰不少家庭,为此,他们采取社会化保障模式,开设8条班车线路,实现军人子女对口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全覆盖,解决了300多个军人家庭、400多名孩子的接送问题。每辆班车的驾驶员都经过严格培训,还专门配备了随车安全员,军娃们上学途中的安全更有保障。

类似的暖心举措,还有很多。开通营区巴士、开设免费“军人理发室”、建设“被服洗涤中心”、升级电影放映厅、建立直饮水站、推进无线网络进生活区……战区机关从官兵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军人理发室。蔡道鹏 摄

这些新举措在论证阶段时,也曾有人提出疑惑,认为战区机关和直属部队的驻地都在大城市,条件还算不错,就算有些小困难,也可以自行克服。战区首长办公会在专题研究为机关和直属部队官兵办实事解难题措施时,首长们统一思想,官兵利益无小事,解决好官兵的“急难愁盼”问题,关系到能否把各方面的力量统筹凝聚起来,上下一心,心无旁骛聚焦主责主业。

如今,进出营区更方便省事,买菜取快递时能少走些路,不出营区就能享受到免费的理发、洗衣、院线电影,事情不大,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节约不了太多成本,但这些“小变化”确实让官兵和家属的日常生活更为便利。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起来,才让官兵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军人被服洗涤中心。蔡道鹏 摄

既要用心保障身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又要解决好远方执行任务官兵牵挂的问题。

两年前,参谋周瑞祥从任务一线选调至西部战区某队。出于工作需要,他匆匆到新单位报到后,就赶赴西北大漠继续执行任务。许多战友对他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一年多前,他的妻子刘盼先带着两个孩子从西北到成都安家。拖家带口前往陌生的城市,刘盼难免有些忐忑,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她和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在新城市开始了新生活。

由于周瑞祥的情况特殊,队党委安排专人联系他的妻子刘盼,帮她协调办理随军落户,申请未就业补贴,还帮她把孩子转学到营区附近的幼儿园。单位的主动作为,让刘盼少走了许多弯路。此外,由于不够了解政策,周瑞祥没有为第二个孩子申请保教费,单位同事无意中发现这一问题后,主动提醒他,还积极帮他办了申请补领的手续。今年,周瑞祥一家还按规定优先分到了新的公寓房。

回想一年多家中的许多变化,周瑞祥心里暖暖的。“我虽然常年不在单位,但该有的福利待遇从来没落下,这让我对新单位有很强的归属感,在一线坚守也更有干劲了。”

军营巴士。蔡道鹏 摄

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直属工作局局长魏志勇表示,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起来必须一项不少、一人不漏,必须把官兵家的事儿当自己家的事儿,急官兵之所急,主动上前做工作。

去年,西部战区某部在开展“远离网赌网贷”专题教育时,该部党委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官兵认识到网贷的危害很容易,但如何避免官兵确实急需用钱时“饮鸠止渴”呢?

为此,该部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主动联系驻地所在区政府和有共建关系的银行,以单位作为担保人,帮助家庭遭受意外损失确需用钱的官兵办理低利率贷款。

该部去年退伍的战士张涛从小被人收养,养母早年病逝,养父为聋哑人,整个家全靠他的津贴养活。在一场地震中,养父家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突然垮塌,巨大的生活压力也一下子压在张涛肩头。单位得知他的情况后,为他加急协调办理了30万元贷款。张涛用这笔钱新修了房子,还改善了养父的生活条件。即使已经离开军营,但张涛时刻感念着部队对他的关心帮助。

电影晚会。蔡道鹏 摄

组织永远是官兵最坚强的依靠。近年来,西部战区机关和直属部队统筹“一盘棋”,资源共享、守望相助,尽最大努力为官兵解决“棘手事”“闹心事”。某队战士的家庭出现涉法纠纷,该队主动协调战区军事法院派人提供法律援助。某部战士的父亲在老家突发重病,当地医疗力量薄弱,单位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请战区机关协调西宁、桂林两个联勤保障中心,24小时后,5名从贵阳、昆明两地赶来的专家对其父亲现场会诊……

西部战区主要领导强调,西部地域辽阔,海拔差、温度差都很大,不少官兵常年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执行任务,但只要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把该落实的福利政策落实好,能解决的难题困难解决好,官兵与组织的心灵距离就不会远,投身主责主业的激情就不会淡。

短评:解决困难要不留死角

在军改的非凡历程中,一大批官兵急盼的政策制度相继涌现。好的政策制度出台,更要学好、用好政策,依法依规地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机关作为落实政策法规的重要枢纽,既要将目光聚焦艰苦地区、把资源倾向边关一线,立起备战打仗鲜明导向,也不能存在“灯下黑”,忽视机关客观存在的困难问题和身边战友理应享有的福利待遇。

在军营中,不乏类似的现象,有些官兵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当组织问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都会坚定地说,“感谢组织关心,我没什么困难。”但主观上不提,不代表客观上没有。诚然,从个人角度出发,干工作总要有些“我将无我”的情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认真工作也不是为了向组织更有底气地提要求、讲条件。但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时,不能因为他们无欲无求,就对他们该享有的福利待遇不够上心,不能因为他们不争不抢,就在涉及表彰、评优、提职、分房等问题时潜意识里把他们往后排。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解决困难的排序不能看谁哭得响,而要权衡各项问题的轻重缓急与官兵自身的工作表现。只有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偏不倚,政策的红利才能充分展现,奖优罚劣的导向也才能立得更牢。

为官兵解决困难,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也要带着感情。这一感情,不是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是推己及人,在与官兵共情中,想官兵所想,急官兵所急。奋进在强军征程上,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一些官兵的困难有条件去解决,但现行政策又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此时,最好少一些无动于衷、推诿扯皮,多一些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在不逾红线的前提下,用活各方资源,切实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其实每名官兵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感受到多少组织的关怀,直接影响着奋斗强军的干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