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7天6夜的巡逻,藏着属于察隅边防5连官兵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黄自宏 文韵 何勇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0-04-27 06:17:25

遇见察隅

■黄自宏 文 韵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何 勇

一条路——

边防老兵15年如一日默默坚守

翻山越岭,颠簸十余个小时,笔者抵达位于察隅的边防5连。

全连官兵正在为第二天的巡逻紧张忙碌着。这段路巡逻车无法行驶,直升机难以巡视,需要徒步7天6夜才能往返。途中要翻越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穿过10多公里的沼泽地和20多公里的塌方地段,蹚过8条冰河和7处泥石流冲沟,攀登11段千层梯……

在这段单程65公里的巡逻路上,“绝望坡”“刀锋山”等令人胆寒的地名如影随“行”,还要途经一片沼泽地。

尽管路途艰险,连队的战士们却都争先恐后地申请踏上这条巡逻路。

“每次巡逻,最让我头疼的不是路有多难,而是选谁参加。”连长马明告诉笔者,“每当看到那些落选战士失落的眼神,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歉然。”

前两天,上士陈新找到马明,恳请去执行这次的巡逻任务。原来,即将期满的陈新本想最后走一次这条边防线,但因患感冒才刚刚痊愈,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连队没有将他纳入巡逻名单。

“让我再去看一次点位,我不想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遗憾!”禁不住陈新的软磨硬泡,在征求军医的意见后,连队最终同意他参加这次巡逻。

考虑到巡逻路的艰险,被官兵们称作“藏东牦牛”的巡逻标兵——四级军士长陈永国,与笔者结成对子。

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荒原几乎是无人区,巡逻物资全靠自己携带。

“除了攀登绳、砍刀、拐杖和棉衣,其他生活用品能少带就少带。牙膏牙刷不用带,用口香糖替代就行,雨衣换成一块轻薄的塑料布,盛饭就用罐头盒……”陈永国一边帮助笔者清理个人物资,一边细心地叮嘱着。

趁此间隙,笔者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已不再年轻的士兵。

“牦牛”这个称呼太适合他了,黝黑的皮肤、勤恳的作风、倔强的性格,无不展现着边防老兵的踏实与豪放。

陈永国是个西北汉子,家乡在甘肃民乐——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河西匈奴的必经之地。从小,陈永国便有了一个英雄梦想:保家卫国。

15年前,陈永国如愿来到西藏。新训结束后,他坚决要求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边防哨所。

下连没多久,陈永国便主动申请参加巡逻。按惯例,第一次巡逻只需空手跟着队伍了解情况、熟悉地形,而他主动要求和其他人穿一样的装备、背相同的物资。别人说他“自讨苦吃”,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当兵死都不怕,还怕吃苦?”

异常艰辛的7天6夜,给了这名年轻士兵一个刻骨铭心的“下马威”:崎岖的山路、险恶的峭壁、刺骨的冰河、危机四伏的密林……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变得稀薄,风雪铺天盖地,陈永国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在一截暗冰路段,陈永国不禁脚下一滑,顺着山势往下翻滚。

“快伸手抓个东西!”大家齐声喊叫提醒他。慌乱中,他抱住一块突出的石头,躲过了一劫。

从第一次踏上这条生死巡逻路开始,陈永国至今已先后33次走完这条路,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永国的微信个性签名和本人一样豪放——“最难走的路,也最磨砺人。”他说,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在陈永国的心里,点位镌刻着边防军人的忠诚和信念,雪山崖壁上的一个个脚印,就是自己为国戍边的誓言。

翻越雪山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