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妖镜”初显神威:我军雷达兵首次协同作战击落敌机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郭海洋 熊华明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6-10 03:14

雷达队全体成员合影。

雷达队当时使用的日制“四式”雷达。

雷达,是现代防空作战中的利器,由于可远距离发现目标,使其无所遁形,有人将其称为“照妖镜”。我军雷达兵起源发展于上海解放后的防空战斗中。1949年9月,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抽调部分干部,利用国民党军遗留的两部日制“四式”雷达和8名技术人员,在上海市安国路建立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雷达队,解决上海防空预警时间不足的问题。10月1日,雷达队开始承担对空警戒任务。

1950年春节前后,上海遭国民党空军空袭26次。由于雷达陈旧,加之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每次对空警戒哨已拉响警报,雷达屏幕上仍未出现敌机踪迹。在1950年震惊中外的上海“二·六轰炸”(上海多个重要供电、供水和机电等企业遭袭)中,雷达队也未能发现敌机。

10天后,为加强技术力量,经陈毅代市长批准,淞沪警备司令部防空处从上海交通大学紧急抽调21名机电系大学生充实到雷达队。大学生们按照线路图检修了所有雷达部件,可敌机多次飞临上海仍未能发现目标。

1950年3月10日,防空处请来原上海国际电台的总工程师钱尚平,他很快找出之前被忽略的问题,在用仪器调整好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频率后,雷达对周围的一些高大建筑物有了反应,示波器上出现固定回波。正是从这一天起,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雷达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值班。

上海“二·六轰炸”发生后,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紧急约见斯大林,请求苏联帮助加强上海防空力量。两国政府很快达成协议,由巴基斯基中将率领的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混合部队(以下简称“巴基斯基部队”)进驻中国上海、徐州等地。

1950年3月中旬,巴基斯基部队的战机由徐州向上海转场,当其到达常州上空时,雷达值班员发现了它们,但当雷达天线旋转180度时,值班员在相反的东南沿海方向发现回波。他们认为有敌机来袭,迅速报告敌情。指挥部立即命令东南沿海对空警戒哨严密监视和观察,当确信没有敌机时,巴基斯基部队的战斗机才降落在上海机场。

这次误情发生后,雷达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找到答案:原来屏幕上的所谓“敌机”回波,是雷达尾波瓣探测到友机时产生的。雷达兵们重新调整发射机,尽可能减小尾波瓣,但能不能准确预警,他们心里还是没底,因为那时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都要在实战中摸索。

1950年3月20日9时许,雷达屏幕上出现一个微弱回波,位于上海东南方向250公里处。虽然这个回波很微弱,但不像杂波那样一跳就消失,而是一直向上海飞来。几分钟后,雷达兵们确认这就是敌机。这架敌机是1架以上海闸北为目标的国民党空军B-24轰炸机。该机刚刚进入上海空域,便遭高炮猛烈射击,因无法接近攻击目标,只得在慌乱中投下炸弹匆忙返航。

国民党空军似乎也有所察觉,将之后的空袭改在不易察觉的夜间展开。1950年5月11日21时许,雷达队再次捕获目标,由于对敌机雷达回波已很熟悉,他们及时准确地为高炮部队和战斗机提供情报保障。这架B-25轰炸机(一说为B-24轰炸机)刚刚进入预定空域,地面探照灯突然亮起,高炮集火射击,苏军战斗机也咬住敌机,会同高炮部队发起攻击,敌机随即起火爆炸,坠毁于浦东塘桥镇。这是我军雷达兵协同其他部队取得的首个战果,被光荣记录在军史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