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高新区复工复产见闻:“真招实招、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来源:新华社作者:周润健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2-23 10:37

伸出手腕测温、登记身份信息,经过一番严格的“安检”后,记者近日走进了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记者看到,在生产线上,十几位戴着口罩,身着工服的工人正在忙碌而有序地组装着服务器。

“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从2月3日起逐步复工,复工率已经达到90%,复产率超过50%。”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负责人杨波介绍说。

2006年,作为院市合作项目,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软件园落成投产。

疫情发生后,为了让抗“疫”前线早日用上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中科曙光紧急向滨海高新区递交了复工申请及相关预案。“不到一天时间,就获得复工批准。”杨波说,复工首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还现场办公,为安全防控和复工复产协调各项资源,并赠送了紧缺的口罩、测温仪等防护用品,很是暖心。“接下来,我们要开足马力,提高复产率。”

距离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不远,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LED外延片、芯片、空间太阳能电池外延片、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企业。

“由于公司属于比较精密的电子行业,需要保持生产的继续性,同时由于国际订单任务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压力大,我们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鹏飞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期间产能只有55%左右,需要尽快让员工返岗生产,然而众多员工返岗前隔离观察又让企业面临着压力。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不仅给企业发放了口罩、过氧乙酸、洗手液等防疫物资,还整租下3家快捷酒店,提供700余套客房,安置了曙光、力神、中环、三安等重点企业的职工,每人一间、单独隔离。另外,还在三个片区设立健康观察点,提供400余个单间、开放2600间职工公寓,安置复工企业人员。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高新区这些实打实的支持,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压力,让我们可以安心生产,把人留住,全力推进生产。”杨鹏飞说。

天津滨海高新区是滨海新区五大开发区之一,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天津滨海高新区也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加快辖区企业复工复产:设立一亿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对符合防疫条件的复工企业当场给予防疫补贴资金支持;对于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人”,成立21个工作组,对企业提出的诉求快速反应、马上解决;建立企业职工返程点对点班车运行机制。

辖区内的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产品的外商独资企业。自疫情发生后,施耐德万高临危受命,第一时间接下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15个疫情应急项目,为项目的电路搭建提供自动转换开关。

由于目前全国物流环节还没有完全恢复,各地供货商也没有完全复产复工,所以原材料方面有些吃紧。“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只能落在天津本地供货商头上了。”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说。

在获悉这一情况后,高新区迅速协调各方资源,找到了符合施耐德需求条件并且已具备复工条件的两家企业,并火速批准复工。“这两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可以弥补当前缺口的两至三成。”张军说。

截至2月22日,天津滨海高新区累计复工复产企业逾600家。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财斌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采取优化服务流程、分类分批推进、强化驻企协防、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复工复产率。

(新华社天津2月23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