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120小时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高立英 于方洲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0-02-04 07:01

从1月25日至29日,疫情防控一线发生的故事感人至深,一组来自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日记,告诉我们一线的故事……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从1月25日至29日,疫情防控一线发生的故事感人至深,请看来自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组日记——

战“疫”120小时

1月29日,医疗队专家李琦与同事在病房内查房,讨论治疗方案。于方洲摄

每次进入污染区工作之前,医疗队的队员们都会合影留念。于方洲摄

1月25日 重庆

亲爱的“小萝卜”,请谅解爸爸的“冷漠无情”

●医疗队队员 罗虎

大年三十凌晨3点38分,一阵短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头,医院卫勤办主任问:“罗虎,要派医疗队支援湖北,你能不能去?”

我顿时清醒了,马上从床上坐了起来:“什么时候出发?”

“等待通知。”电话那边回答。

这时候,妻子也醒了。她叹了口气,问了句什么时候走。我说不知道,她没有再多问,只是说:“明天先不要告诉老人,免得他们大年三十都在担心。”话毕,她默默把我抱紧。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军嫂,再去问“可不可以不去”之类的话已是多言。

我给卫勤办主任发了条短信:我是呼吸科医生,必须上!

家人把年夜饭提前到了中午。席间,我轻描淡写地给双方父母说了要去支援湖北的消息。

妈说:“你可不可以申请不去嘛?娃儿还那么小。”

我回答:“我们带队的院长是个女的,人家娃儿才1岁多呢!”

大家都没有再说话。饭桌上的气氛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我妈,偷偷抹起了眼泪。

背上背囊,我简单向父母道了别,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我的战友会照顾好我。”话不多,因为我真的不敢多说。

出门那一瞬间,我掏出手机,拍了一张2岁10个月大的女儿“小萝卜”坐在懒人沙发上看《小猪佩奇》的照片。

从凌晨接到抽组命令到出门进电梯,我一直不敢去逗“小萝卜”,也不敢和她过分亲近。其实,平时我工作繁忙,她对我不甚亲近。父亲在不在家,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可能感受差别并不大。

反而是我这个自作多情、情感脆弱的爸爸,怕过分亲密之后,难舍难分。

我亲爱的父母,请谅解我,在阖家团圆的大年三十,还没说几句贴心的话就匆忙离开。

我亲爱的“小萝卜”,请谅解爸爸的“冷漠无情”,舍不得抱一下亲一下你,就转身离去。

出发路上,我想到了《大圣归来》里面的一句台词: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1月26日 武汉

今天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成为明日的一片白云

●医疗队队员 陈娴

今天接到通知,医疗队将于下午开始接收病人。

对我们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所有队员明确分工,紧张有序地准备着,只待一声令下。

晚8点,在寝室待命的我接到通知:27日凌晨,“红区”,4:00-6:00值班。

“红区”就是医院病房的污染区,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区域。面对未知的一切,我内心难免紧张。

凌晨3点,我和战友从寝室出发,步行前往金银潭医院。短短的几分钟路程,我们走得无比坚定。

到达医院后,我们两人一组,严格按照流程穿戴防护装备。战友用笔在防护服背后写上我们的名字。此时。我们每个人只能从名字来区分。

按照流程,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了第二个穿衣区。在那里,还要穿上隔离衣等防护装备,方能进入“红区”工作。此时已是凌晨4点。

一切准备就绪,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进入“红区”病房。和上一班的战友进行详细的病房交班后,我们便开始巡视病人、监测体温、记录治疗等一系列护理工作。

时钟嘀嘀嗒嗒,汗水在防护服里慢慢渗透,护目镜上的水雾起了一次又一次,连呼吸都是难受、压抑的。

6点钟,终于等到战友来接班。然而,交完班后,考验依旧。在脱衣室,我们对照脱衣流程,轻轻地脱掉隔离衣、洗手、脱面屏、再次洗手、脱帽子、三次洗手……在监视器的监视和同伴的提醒下,我终于脱掉了最外层的隔离装备,进入了黄区(半污染区),然后与护士站当班护士道别后进入脱衣二区,再次在监视器下脱掉防护服及其它装备。

最后,是接近1个小时的喷淋沐浴。此时,看着镜子才发现,短短2个小时,我的鼻梁已经被口罩压得红肿,额头也被帽子勒出了深深的印迹。我和小伙伴们相视一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战胜了自己。

回到寝室已经8点,我马上拿出手机,仔细查看下一个排班:20:00-24:00,黄区。

阳光总在风雨后。今天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成为明日的一片白云。

1月27日 武汉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医疗队队员 刘凯军

还记得3天前离开家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我去医院开个会。”然后,我关上家门,背上行囊,直奔集合地点。

当时没敢跟她说,我当晚就要走。我们抵达武汉第二天下午,便开始接诊。

金银潭医院的“红区”,每次进入都让我有窒息的感觉:厚重的防护装备,容易起雾的护目镜,空气中弥漫的无处不在的病毒……这和我平时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完全不一样。

我主管的患者中,有一位40多岁的女性。详细了解她的病史后,我安慰她:“不用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眼里带着笑意,轻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经过数小时在“红区”的诊疗后,我时常感到体力不支。脱掉厚厚的防护服,脸上是深深的压痕,还有些医护人员出现了更严重的压疮。不过,看到救治的患者身体好转,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因为环境特殊,“红区”里不能有护工,所有清洁、送饭的工作都由我们的护理组同事完成,非常辛苦。一位患者家属见我们这么辛苦,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主动申请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帮忙完成清洁、倒垃圾等工作。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让我深深感动。

今天,武汉出了太阳,阳光用温暖抚慰着这座坚强的城市。我相信,黑暗之后,必定会是新的白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