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振翅,飞向胜战新高度:海军航空兵部队实战化训练速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马亚洲 袁梓杰 李恒江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7-08 02:03

海空振翅,飞向胜战新高度

——来自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组实战化训练速写

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

海上长航锻“铁翼”

■马亚洲 袁梓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恒江

“起飞!”仲夏时节,苏南某机场,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组织的一场海上长航时飞行训练拉开战幕。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多架轰炸机依次升空,在空中完成战术编组后,奔向预定空域。

长航时、远距离海上飞行,对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训练展开前,任务机组针对海上训练课目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情,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并演练处置方法。机务人员针对海上长时间飞行特点,研究制订了相应的保障预案。

“发现‘敌’防空火力!”开训即闻火药味。飞行员驾驶战机立即采取反制措施,下降高度采用超低空飞行巧妙实施规避,继续往目标方向飞去。

刀在石上磨,兵在险中练。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海上飞行,首架战机顺利抵达目标空域。领航员紧盯机载雷达显示屏,在茫茫大海上仔细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战机迅速进入攻击航路,抓住时机完成对“敌”攻击,然后快速脱离。后续多架战机依次对“敌”实施打击。

夜幕降临,完成昼间飞行训练的战机陆续返航,经过检修、补给后转入夜间飞行训练。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飞行员驾驶战机,趁着夜色直扑某目标空域。机舱内渐渐变暗,仪表盘发出微光,飞行员通过仪表设备判定飞行姿态和位置,把握航速和航线。

随着训练的深入,对海突击、编队飞行、仪表飞行等多个实战化课目交替进行。夜幕中,逼真的实战环境、多样的战法,全方位磨砺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

暗夜激战淬“利剑”

■邓泽铭 傅金泉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高宏伟

6月底,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连续两天组织下半夜飞行训练,锤炼部队夜间应急作战能力,进一步挑战人员生理和装备性能极限。

23时30分,外场一片漆黑,随着一颗信号弹划破夜空,训练拉开帷幕。

“起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战机依次升空,橘红色的尾焰“烧”红了夜空。

这是一场硬仗。该旅领导介绍说,下半夜飞行训练,人员生物钟倒置,身体易疲劳、精力难集中,连续两天开展下半夜大强度对抗训练,实施难度大、风险系数高。

为保证训练安全,他们针对夜间飞行特点,认真分析梳理安全风险点,加强特情预想预测,完善处置方法和技巧,制订完善近10套预防措施。

片刻,记者从雷达显示屏上看到,空战对抗已展开。两架战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不断进行攻防转换,频繁向对方亮出“致命”招数。10多个回合下来,双方互有胜负,打得难解难分。

不多时,一束亮光由远及近,渐渐靠近机场,首架返航的战机在夜幕中轻盈地降落在跑道上。战机滑进机库刚停稳,机务人员就开始快速补油、充氧、通电检查……一系列动作紧张有序,为战机再次出动做好准备。

数十分钟后,10余架战机再次升空,第二批训练拉开序幕。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

组合课目练“飞鲨”

■崔春超 史篇

渤海湾畔,“飞鲨”轰鸣。

近日,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数架战机分批次飞向指定空域,进行一场多课目、大强度跨昼夜飞行训练。他们将多个课目内容组合实施,实现战机一次起飞,多套战术战法融合训练。

升空即作战,蓝方飞行员在雷达屏幕上发现红方战机后,迅速下降飞行高度,超低空掠海飞行,试图继续向既定目标逼近。识破蓝方意图后,红方飞行员迅速采取大角度机动,翻转、俯冲……

海空之间,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多个实战化课目“捆绑”到同一个飞行架次穿插实施。红蓝双方飞行员使出浑身解数,展开攻防对抗。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各有胜负。夕阳西下,多波次高强度对抗训练结束,一架架战机归航。

据该部领导介绍,部队以往组织飞行训练,大多是独立批次训练单个重难点课目,训练效益不高,还容易形成固定“套路”。

为此,他们调整训练思路,在训练内容上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将实战要求融入课目内容,推动飞行训练由强化基础向战术运用转变。

飞行训练中,他们全程不设脚本、不设预案,临机设置空中“敌情”,让飞行员在实战化条件下检验战术战法。

每个架次训练结束后,红蓝双方飞行员随即围绕空战对抗、战术协同、攻防效果展开复盘,分享战术经验,查找短板弱项,确保每飞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这样的组训模式飞行难度大、风险高,但我们的训练积极性更高!”飞行员秦朋飞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