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兵科技扶贫的故事:为了大地的丰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徐生 刘建伟责任编辑:袁帆
2017-09-20 16:46

心底无私,老兵露出自豪笑容——

“扶贫SOD大米”结硕果

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要心底无私,他对人类的贡献在于将自己的智慧毫无保留地付出。

“夏教授来东北这几年,没享过一天福。身上总带着三件宝:草帽、毛巾和水靴,白天和晚上都要到试验田里转一转。他总是说要让所有贫困户都端起‘金饭碗’。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脱贫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现已是方正县利农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黄明华由衷地说。

经过25年的技术改良和应用推广,夏宏道、葛刚和村民终于看到了成功:随着SOD大米名气不断增高,种植的水稻已经从最初几十亩推广到几万亩,产量和效益都大幅度增加,有的还超过了国家标准。

大米生产车间。

在2015年东北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上,因为种出的水稻含人体所需的SOD,“老兵方正SOD有机香米”荣获金奖,并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一时间,产出的SOD大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一个阶段的成功,停止不了矢志奋斗者的脚步。

成果获奖,夏宏道和葛刚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又开始了利用飞机喷洒SOD菌种接种的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数据。

近年来,两位老兵将目光瞄准了军营。在力所能及给一些部队赠送SOD功能大米的同时,还把重点放在了军用食品营养成分的提高上,利用前期收获的利润再一次搞起了科研。他们说:“我是老兵,最牵挂难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部队的战友们。”

利农米业有限公司大米流水作业生产线。

为了将SOD精酶更广泛应用在不同军用食品上,夏宏道开始研究细胞破壁技术,以此在更多食品中进行SOD精酶接种搭载。然而,要实现这种技术,需要在国外引进一条价值3000多万元的生产线,夏宏道的科研之路再一次遇到了阻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漫长的科技扶贫道路上,无数次分析、总结,饱尝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苦辣酸甜,夏宏道和葛刚愈挫愈勇。他们白天在实验室里研究数据,晚上在电脑前查阅资料。一次,夏宏道无意中发现风洞实验原理和国外的生产线有相似之处。于是,他借助气流对细胞壁实施粉碎、进而采取风冷水冷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设备低温萃取精准SOD活性酶,仅用28万元就将此项技术攻关下来。

压缩饼干、单兵自热食品等军用产品,一下子成为了不含食品添加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较以往大大提高的营养食品。看到官兵吃上放心营养食品,夏宏道和葛刚脸上乐开了花。

“先富带后富,我们还将通过合作社带更多贫困户。”夏宏道看着“扶贫规划路线图”满是憧憬。转化推广SOD枝术,从两个老兵的扶贫梦想,变成了一个科研小组的奋斗目标,再拓展到山东、湖北、黑龙江三个省数个合作社的集体攻关大协作,最后开发出SOD黑大蒜酱油、醋,SOD黑小麦即食面条、荞麦面条等50多个系列100多项产品……这个过程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见证了两位老兵的无私与高尚。

方正县机关领导向记者介绍老兵的先进事迹。

黑龙江省方正县利农产销合作社总经理黄景山拿着一袋S0D黑小麦即食面条告诉记者,因为这些产品保住了SOD生物活性,增加了生物人体吸收利用率,所以格外畅销。夏宏道指着办公室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红旗说,推广应用技术之路虽然艰辛,但却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如今,这些产品已在全国34个省市地区、267个地级以上城市销售,还在苏宁易购、天猫商城等各大网站进行线上销售,甚至远销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区和国家。

SOD大米走出国门,很快吸引了国外不少公司的关注。国外某知名公司看准了SOD技术的发展前景,多次提出,想以高价买断这项技术。可面对这一巨大诱惑,夏宏道每次都谢绝了。他说:“中国人的技术应该首先运用在中国,出卖技术相当于背叛祖国!”

收获季节,望着片片金黄的稻浪,满脸沧桑的夏宏道告诉记者:“‘科技扶贫’仍在路上!”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来临,下一步,他将和团队把SOD技术应用到口服液、注射液、胶囊等方面,拿出更多健康的产品回馈社会。

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为了大地的丰收,两个老兵与爱相伴,用战贫困、惠民生的实际行动,在东北黑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大爱无声赤子心的扶贫颂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