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扎根塔克拉玛干,绽放着“90后”年轻连队的青春梦想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胡晓宇 徐博文 发布:2019-04-29 05:01:0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五四”特别策划·致青春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这里,是荒凉寂寞的代名词。

在这片沙漠的边缘,戍守着一群年轻的兵。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4岁,其中大学生士兵占一半以上。当激情飞扬的年华遇见浩瀚无垠的大漠,这群年轻的兵书写着怎样的青春军旅?

或许,那是一抹闪耀使命、担当、奉献的明媚亮色;或许,那是一段激励自我承载时代的责任和光荣、温暖而无悔的记忆;又或许,那是一首将人生理想、个人奋斗融入强军兴军时代发展浩荡潮流的青春诗行。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灿烂阳光,脚步会愈加铿锵有力;心中有坚定信念,再艰难的环境也能眺望希望与光明,在拼搏中一步步抵达梦想彼岸。

“五四”青年节快要到了,在这个致敬青春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进一个坚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连队,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编 者

青春·送别

镜头定格的时刻,光影比我们多情,暖阳融化了晨霜,风也轻拂我们的心房。一句“战友,加油”,从心底升起,声声叩响车窗。

迷彩的斑斓,将我们紧紧相连。虽然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担当,但在遥远的你身边,我会用挺拔的姿态,与你一起守望脚下、守牢初心。

陈小菁/文

郭园园、王 睿/图

青春绽放在塔克拉玛干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胡晓宇 通讯员 徐博文

春日边陲月色寒,点点胭红染瀚海。

“一棵红柳树挡不住风沙,一片红柳根交织着深扎沙漠,就能形成一堵挡风墙。”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结合青春梦想、军人使命,西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通信连连长张文俊,用红柳做比喻:“军人的青春梦想与使命紧紧相连。我们有线通信保障,仅靠一个人、一个班、一个专业无法顺畅完成,必须各专业联通、整个团队联手。”

戍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个“90后”官兵占主体的年轻连队,像极了肩并肩抵御风沙、不惧艰苦的大漠红柳。

以勇为翅

追梦航程无所惧

身材高挑,目光澄澈,语调坚定……初次见面,下士冯霞飒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2014年大漠军营迎来的第一批女兵,这名石油检测专业的大学生士兵骄傲地自称为“第一茬人”。

“10个姐妹一心想着早些担负战备值班,努力训练,苦也快乐……”回想下连之初,冯霞眼中闪烁着快乐。

女兵们年龄不同、性格迥异,但对业务都较劲。她们每天清晨去兄弟单位跟班学习,背号码、学制度,掌握功能键、勤务用语……早上上机台操作,中午交流探讨,晚上考试。

“咱第一批女兵,得有第一的样子!”拼搏的日夜,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大漠夜晚狂风怒号,女兵们的学习室透出的那束光,温暖而执着。

话务员首先要求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调柔和,出生于甘肃的冯霞语气中带着些许乡音。她跟着录音反复训练,一个字一个字纠正发音。

一个多月后,10名女兵全部顺利上岗。连队正式接管总机业务,独立担负战备值班那天,连通大漠军营的电话线里第一次流动起悦耳的女声……

那一天,大漠风沙倏然温柔。

“拥有奋斗在边关的青春, 也是一种幸福。”一名通信连老兵离队时这样感叹。在这个年轻的边陲连队,男兵女兵分担着不同的通信业务,像红柳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边关,共担使命,共逐梦想。

2018年6月,三级军士长常志文和下士王鲁楠,奉命赴大漠腹地执行重要演习保障任务。因任务需要,他们得铺设约3公里长的光缆。没有放缆器,只能人工铺设,大漠沙石多、阻力大,光缆铺得越长就越沉重,最后实在拉不动了,他们只得往复折返,拉一百米铺一百米,一节一节向前延伸。为确保线路安全,还要边铺设边凿地沟、埋光缆,3公里光缆,两人干了整整两天。

熔接光缆是个“细致活”。大漠时常风沙四起,王鲁楠便背对着风,解开大衣撑起来挡风,常志文干脆把光缆头放到怀里飞快熔接。

烈日炎炎、干燥缺水,常志文感冒发烧、嘴唇干裂肿胀。但是,人少任务重,两人一直咬牙坚持着……

一次,他们正在凿地沟,突然大雨倾盆,衣服被淋得透湿。大雨导致山洪暴发,铺好的光缆有的被冲跑,有的被泥沙掩埋。他们只能把光缆从土里扯出来,重新铺设……回到驻地,他们像从泥汤里滚出来一样。

“银线连接雄师百万,电波飞翔大漠长空。”使命说起来富含诗意,年轻的通信兵们要用火热青春来践行。

传输交换排排长李南辛,去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毕业时,他是学员队综合考核成绩排名第一的优等生。为了心中简单而执着的梦想,他毅然写下“赴艰苦地区服役”的申请书。

沙尘暴最疯狂的春天,李南辛随通信保障小分队长途奔袭执行重要演训保障任务。

每天,初升的朝阳还未驱散大漠戈壁的寒气,他和战友们便已进场调试通信设备。架天线、打地钉、试线路……沙砾下的冻土硬得像石头,他们每推进一米都异常艰难。风沙四起的日子,他们常常“一口米饭、半口沙”……

有苦有乐,青春因此而明媚。炽烈的阳光灼伤他们青春的面庞,也雕刻出军营男子汉坚毅的眼神。

以情为泉

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请问您听我声音清晰、看我图像清楚吗?”

“声音清晰,图像清楚。”连队综合业务信息值班室内,22岁的上等兵宋瑾珊熟练地调试着设备,举手投足间透着从容。

宋瑾珊的父亲是曾在罗布泊服役13年的陆军防化兵。小时候,母亲带她去过军营。嘹亮的军号、整齐的队列、父亲亮闪闪的军功章,让她对迷彩色充满痴迷。

2017年夏天,正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读大二的她,得知部队征兵,义无反顾报了名,成为连队第四批女兵,追寻父亲的足迹走进大漠。

“当个好兵!”牢记父亲的嘱咐,宋瑾珊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在这里,她也感受着珍贵的战友情谊——刚下连时,每晚背记专业理论,班长一直陪着她们,直到每个人都睡下;上机实习时,随时提醒她们怎么操作、怎么对答;悄悄记下每名新兵的生日,每逢生日精心制作贺卡,送去祝福和惊喜……

宋瑾珊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晚讲评。班长让她和另几名女兵出列,站在队伍前面,一个个说出这一天哪些事情没有做到位。“军姿没站好”“集合速度不够快”……她们认真如实报告,班长一脸严肃。正当她们准备挨批时,灯突然熄灭了,连长和指导员推着生日蛋糕走了进来,边走边唱生日歌。

以前的生日,都是父母陪着。那一刻,女兵们的眼泪夺眶而出。“连队就是温暖的家。即便风沙弥漫,爱不会干涸。”一名女兵在日记中写道。

去年,连队迎来了第五批女兵,宋瑾珊也学着老兵,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她们,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探索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她们。

一次谈心,哈萨克族新兵加依娜说到入伍前的经历,眼中满是泪花:

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2001年妹妹的降生给家人带来了更多欢乐。然而,三年前,她在新疆大学上大二时,父亲突发心肌梗死去世,家庭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身上。

“去圆梦,去当兵!让父亲在天上安心……”望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身影,加依娜参军入伍。

刚到军营整理行囊,她翻看着母亲细心准备的常用药品和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疯了似的想家,没事就静静坐着发呆。

和加依娜一样发呆的,还有同批维吾尔族新兵孜比姑。刚入伍时,因为说不好汉语,她不愿与战友交流,渐渐变得敏感孤僻。

“来到连队,战友都是你们的亲人,再多不适应都会慢慢过去。”宋瑾珊的安慰温暖着她的心。孜比姑汉语发音不标准,背记业务信息时,宋瑾珊就从汉字的发音和词意教起,考试时多鼓励,孜比姑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

今年元旦前夕,班长冯霞回家乡探亲。临走前,她给每名新兵留下一张专属贺卡,叮嘱她们元旦才能打开。

终于熬到元旦,姐妹们迫不及待打开各自的贺卡,看到班长熟悉的笔迹,激动地看了又看,心里顿时暖意融融。

春节时,冯霞和新兵们视频通话,关切地询问她们的近况,几名新兵面对她们最亲的大姐姐掉泪了……

沐浴着战友情,两名少数民族女兵和所有战友一样,爱上了这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女兵班的灯泡、水管、门窗损坏了,男兵细心修理好;男兵球类、拔河比赛,女兵“啦啦队”敲锣打鼓加油助威……

女兵的细腻、男兵的坚毅,凝聚成这个边陲连队前行的力量。

“听那音乐响起来,欢乐地跳吧朋友,在那火热的节奏里……”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连队举办文艺晚会,加依娜和孜比姑手拉着手登上舞台,忘情地跳起维吾尔族舞蹈。欢快的旋律、炫目的灯光、热烈的掌声,让她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青春的温度。

以爱为名

让梦恒久比天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肆虐、干旱少雨,官兵每年都要走进漫漫黄沙,投身植树造林行动。

提线打格、挖坑栽苗、培土浇水……一茬茬男兵女兵携手种下的红柳、胡杨、沙枣树,顽强地在“死亡之海”生长。

随着绿色一同蔓延生长的,还有大漠通信兵接续奋斗的荣光。

那年,下士周攀和战友奉命赴海拔4500余米的高原执行重大保障任务。辗转抵达当天,两人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投入工作……

那个季节,高原雨天频繁。为防止设备淋雨受潮,他们每天早上架设备,晚上及时撤收,第二天再重新架好。一次,设备试线出现问题。两人顶着烈日,调试了两个多小时。设备畅通了,两人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脱了一层皮。

去年仲夏,冯霞代表单位参加空军组织的带兵骨干新大纲集训。

参训的都是空军各部队遴选的带兵尖子,这名大漠女兵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努力攻克一个个课目。双杠支撑前移,是新兵训练必考课目。三个女兵连“PK”,各连队选出实力最强的两名女兵,最终进行6人对决。

喝彩声震天,“兵王”轮番上阵。冯霞双臂奋力支撑,快速移动,一路拼杀夺得第一。

那个训练日,冯霞的照片被贴上“训练龙虎榜”,她的名字前面,团队番号赫然醒目。这位大漠军营的第一批女兵,轻抚掌心磨出的血印,内心的自豪如当天的阳光……

回到连队,她精心制作PPT给战友们讲述训练感悟,讲述不服输、打冲锋的战斗精神,战友们听得热血沸腾……

“汇总编撰一本话务班培训教材。”今年春节刚过,连长张文俊便带着几名女兵骨干忙碌开了。整理零散资料、输入电脑、补充缺失内容……他们废寝忘食加班。想到今后新兵训练和老兵业务训练有了“宝典”,他们休息的时间很短,但干劲十足。

一名上级领导,清楚记得去年他查询号码时的偶然对话。

“✕✕号,最后一次为您服务。”一名女兵报出电话号码后,随口加了一句。

“你要退伍了?”这位领导关切地问起。“是的。”女兵回答。

“感谢你的辛苦付出!祝愿你今后的人生梦想成真。”

电话那头,女兵沉吟一秒,用颤抖的声音说:“谢谢您,我会努力的,不让老部队战友失望。”

聊起那次经历,这位领导感慨良多:“这些年轻的士兵,在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守卫祖国西北边陲,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有首歌唱得好,这也是坚守大漠的青年官兵,心里的旋律。

留队名额有限,女兵们服役期满大都要离开部队,但大漠边陲的连队依然是她们最爱的家。张玲、王雅、洪熊熊3名女兵和男兵衣力亚尔,退伍后报考了留疆干部,继续留在驻地工作。节假日他们总喜欢回连队看看,每名新兵、每棵树都让他们快乐不已。

“军人吃苦耐劳的劲头,就像红柳扎根大漠一样种在心里。”张玲如今是一名乡镇扶贫干部。一年到头,深一脚浅一脚走遍田间地头。

有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人患有眼疾,是重点扶贫对象,张玲一有空就带着药品和生活用品到老人家中探望。老人也把她当成亲女儿,拿出自己种的大枣和葡萄硬塞到张玲手里……

“依依红柳满沙滩,颜色何曾似绛霞。”在这里,她们像红柳,将根深扎沙丘,坚守塔克拉玛干;在这里,他们的青春梦想嫣然生香,永远年轻。 

责任编辑:刘秋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