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很多基层干部发际线后移?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崔华丽责任编辑:张艺苧
2018-12-21 11:23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缘何会有那么多基层干部身体透支?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反思之、警醒之、改进之。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注意从“后移的发际线”反思问题

■崔华丽

最近,一张85后民警的“发际线照”刷屏。这名叫王强的民警工作十年出头,发际线已经后移到了几乎头顶的位置,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

不仅地方干部辛苦,很多部队基层干部同样如此。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个旅的机关干部,竟有八九名干部脱发,发际线后移并不鲜见。以至于一些干部自嘲,“躲过了突出的腰间盘却没有逃过后移的发际线”。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缘何会有那么多基层干部身体透支?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反思之、警醒之、改进之。

应该说,有些辛苦和焦虑是值得的。现在,我军进入“新体制时间”,正处于旧思维与新观念的碰撞期、新职能与新机制的磨合期,许多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正在探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适应和调整,不可避免会有“五加二”“白加黑”的忙碌。特别是现在工作重心聚焦到主业主责上,需要恶补前些年欠下的“战斗力建设账”,忙和累也是一种常态。为战斗力而忙,为能打仗、打胜仗而忙,基层干部都心甘情愿。因为那是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再苦再累也不能丧失本色和天职。

然而,有些基层的忙、干部的累,却是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造成的。少数领导干部不愿干扎实打基础的活,总有一种政绩冲动,想着出名挂号。于是,“创新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来,文山会海一个接着一个叠。正所谓,“领导一张嘴,基层跑断腿”。很多基层干部除了落实日常训练教育管理工作,还要费尽心思上项目、抓创新、搞亮点,加班加点自然成了家常便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领导干部看不得别人闲着,自己加班也让部属陪着,自己不走也不让部属下班。结果,不管有事没事都干耗着,不仅耗坏了心情,也耗坏了身体。

健康的生活靠科学管理。管理不到位,难免工作无秩序,加班无节制。基层干部身心疲惫,很多都与上级的粗放式管理有关。由于受机械化思维和“模糊哲学”的影响,少数部队管理难以做到精确化,不仅没有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还无法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如此一来,只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质量来评判工作的好坏。即使是同样的材料,也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让基层干部把精力投入到无休止的材料、报表和笔记上来。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倘若管理方法不科学、不精准,不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让多头重复的事情反复发生,基层只会陷入“痕迹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劳神费力地干着“不打粮食”的活。

基层干部的苦与忧,也与少数领导关心关爱不够有关。很多基层单位驻守在大漠戈壁、雪域高原,那里环境异常艰苦,有的水质不达标,有的蔬菜供应难。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有所改观,但随着部队移防换防、野外驻训,又有了新情况新表现,迫切需要上级及时加以解决。有了组织的关爱,基层干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安心安身安业。

当然,“后移的发际线”也有基层干部自身的原因。现在,随着部队转型重塑,新专业、新岗位、新模式、新标准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很多基层干部“压力山大”“本领恐慌”更加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组织帮扶,也需要基层干部自我及时升级知识、扩容本事、提升能力,力争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习主席讲,“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一重要指示,目的是为基层减负、为干部减压,确保基层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真心希望各级领导多从基层干部“后移的发际线”反思问题,切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解除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心情舒畅地投身新时代强军事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