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4名战士:踏着改革强军的鼓点一起成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高明俊 黎平 汪聪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2-11 07:15

一代人的40年时光,与改革开放的40年征程,在时间轴上恰好契合。这不仅是一代人的幸运,更能从一代人的身上看到一个时代的发展图景。本期解放军报关注火箭军某旅4名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战士。他们扎根本职岗位,用二十余年的默默坚守和辛勤耕耘,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他们身上彰显着奋斗的人生价值,也有着时代发展的生动剪影。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与改革开放同龄·成长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劲吹神州大地。

生于1978年的军人,正是不惑之年,也正值奋发有为的当打之年。

一代人的40年时光,与改革开放的40年征程,在时间轴上恰好契合。这不仅是一代人的幸运,更能从一代人的身上看到一个时代的发展图景。

本期关注火箭军某旅4名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战士。他们扎根本职岗位,用二十余年的默默坚守和辛勤耕耘,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他们身上彰显着奋斗的人生价值,也有着时代发展的生动剪影。

——编 者

二级军士长郭惠敏:排障“兵专家”

地下龙宫深处,全流程满负荷战斗发射演练正在紧张进行,指挥口令声、操作按钮声、机器轰鸣声在测试大厅回荡。

“直流电压超差5V!”在进行分系统测试的紧要关头,操作号手紧急报告,升级测试被迫中断……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数据,反映的是地面总电源提供的电力品质,直接影响导弹测试精度。

“郭惠敏到指挥间来!”通过扬声系统,发射三营营长向大庆下达的第一道口令就是找郭惠敏。遇到特情找老郭,几乎成了向营长的第一反应。

连接线路正常、设备自检正常、仪器输出正常……可再次进行带载测试,故障依然存在,郭惠敏习惯性地抬起右手,不断地摸着后脑勺。

20多块大小不一的电路板上密布着数百个元器件,各种电路纵横交错。此刻,他的大脑像CT机一样,对整个供电系统进行全方位“扫描”。

分析、判断、定位……3分钟后,郭惠敏果断放下右手,将故障原因锁定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电路板上。

“不可能!”然而,当郭惠敏说出这个结论时,很多专业骨干都不相信。

是不是,现场检测见分晓。郭惠敏取出电路板,粗糙的大手反复摩挲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凸起证实了郭惠敏的判断。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一段细如发丝的电路因发热烧蚀短路,成为电压超差的“罪魁祸首”。问题找准了,故障也就迎刃而解。

翻开郭惠敏的履历:十余次执行实弹发射、全流程作战检验等重大任务,控制系统8个核心战位干过7个,入选基地专业技术人才二级库,多岗位精通、全系统通用……一串串“牛气冲天”的字眼充满字里行间。

而熟悉郭惠敏的官兵都知道,他还有一个更牛的外号:故障“克星”!

此言不虚。从入伍第4年开始,郭惠敏就和各种特情较上了劲。20多年来他累计排除故障百余起,成为实弹发射、演习演训等重大任务中的关键角色。

“想明白了再动手”是郭惠敏多年来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他看来,给导弹“号脉”,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首先弄明白“病理”,在“病理”支撑下进行操作才能顺利排除故障。

前些年,郭惠敏奉命参加某新型导弹实弹发射任务,就在导弹测试总检查时,故障不期而至:一项参数超差。故障很快定位在一个连接插头上。这个插头涉及100多根电缆芯,排查难度很大。“点火”在即,能不能顺利排除,大家心里都没底。

“我来!”借助万用表和示波器,郭惠敏两只手飞快地跳动,同时对8个通道进行跟踪测试,很快就找准问题电缆,确保了导弹按时“点火”。

“脖子以下”改革完成后,发射连专业进行调整重组,郭惠敏所在排扩编到12个重要专业。郭惠敏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用一年半的时间,彻底搞清楚各专业原理,为特情处置积累厚实的理论支撑。”

心声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郭惠敏

中医给病人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我们给故障会诊,同样要深究原理机理。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才能很快找准问题症结,真正做到手到病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